社交平臺內容可不可以作為證據
可以。
社交平臺聊天記錄要想具有相應的證明效力,成為認定案件事實認定的依據并不容易,社交平臺證據要得到采信,還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一)?合法性
以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這是民事案件中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強調了證據取得的合法性是能否成為證據的先決條件。
因此,以非法拘禁、暴力、欺騙、威脅等方法獲取的言詞證據應一律排除,而以偷拍、偷錄的形式取得證據,在不構成對他人隱私的侵犯的情形下,秘密錄制的錄音資料可以作為證據。社交平臺語音是訴訟雙方對錄音這一事實知情的情況下所錄,不屬于偷拍、偷錄和侵犯隱私的范疇,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二)客觀性和關聯性
能夠證明社交平臺使用人就是當事人雙方
因社交平臺不是實名制,如果不能證明社交平臺使用人是當事人,那么社交平臺證據在法律上與事發案件沒有聯系。社交平臺使用人的身份確認問題,目前的司法實踐主要有四個途徑:
1、對方當事人自認;
2、社交平臺頭像或社交平臺相冊照片的辨認;
3、網絡實名、電子數據發出人認證材料或機主的身份認證;
4、第三方機構即軟件供應商騰訊公司的協助調查。
從上面所述的四種途徑,在于對方當事人和第三方技術的支持多一些,想要自己提交足以發揮作用的社交平臺證據并不簡單。
法律依據:
第十四條電子數據包括下列信息、電子文件:
(一)網頁、博客、微博客等網絡平臺發布的信息;
(二)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等網絡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
(三)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志等信息;
(四)文檔、圖片、音頻、視頻、數字證書、計算機程序等電子文件;
(五)其他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信息。
第十五條當事人以視聽資料作為證據的,應當提供存儲該視聽資料的原始載體。
當事人以電子數據作為證據的,應當提供原件。電子數據的制作者制作的與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來源于電子數據的打印件或其他可以顯示、識別的輸出介質,視為電子數據的原件。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建議咨詢專業的意見,詢問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來處理,以最大限度的維護自身的和合法權益,保護你的利益不受傷害。如果你有不了解的地方。也可以查找相關的法條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辦口罩廠需要哪些資質
2021-02-03公司注冊資金要實繳嗎
2020-11-14沒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11離婚后財產糾紛案訴訟時效
2020-12-21怎么處理未婚同居期間的債權債務?
2021-02-02跟房屋中介機構訂立合同要知道什么
2021-02-07在試用期離職領導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22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返聘工資爭議可以仲裁嗎
2021-02-07車輛出險保險索賠技巧
2020-11-11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城鎮居民醫遼保險可以在網上交嗎
2021-01-07保單遺失,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1-30保險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
2021-01-01土地承包經營權由什么部門確定
2020-12-18土地出讓方式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26房屋拆遷許可證可否延期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