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人罪既遂未遂
區分故意殺人既遂和故意殺人未遂的界限,關鍵是要查明行為人故意的主觀狀態。如果行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結果的發生,即使沒有造成死亡結果,應定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傷害結果的發生,即使由于傷勢過重,出乎其意外地導致死亡的應定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行為內容為剝奪他人生命即殺人,殺人行為發生死亡結果的,成立故意殺人既遂;沒有發生死亡結果的,成立故意殺人未遂、中止或者預備。
故意殺人罪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
二、客觀要件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三、主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體。
四、主觀要件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在量刑時,應當破除不正當觀念,既不能認為殺人既遂的要一律償命,也不能認為殺人未遂的一律不判死刑。要綜合全部案情,正確評價罪行輕重和行為人的人身危險程度,給罪犯以適當的刑罰處罰。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流程
2021-01-18解除車輛抵押合同如何撤銷
2021-01-17旅游時導游強迫買東西怎么維權
2021-01-15死緩會被立即執行死刑的情況是什么
2020-12-02大學生校園貸事件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5父母離婚后孩子姓氏問題
2021-02-01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起訴
2020-12-15交通肇事如何賠償
2020-12-24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故意殺人的界限
2021-03-22離婚需要冷靜嗎,2020離婚冷靜期開始實施了嗎
2021-03-05有撫恤金能辦理低保嗎
2020-12-09預售合同是否可以撤銷
2021-02-20保險公司分公司所需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28對于被保險人來說在處理三方關系時應注意什么
2021-03-24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有關保險的"法律常識"
2021-01-28人身保險新型產品包括哪些?
2021-02-08私家車投保的注意事項
2020-12-08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嗎
2021-02-28單位要給滿50歲的女職員買養老保險嗎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