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是否應該負民事責任
如果有救助義務的,見死不救的,是需要負民事責任的。
見死不救承擔責任的條件:
一是行為人負有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這是構成不作為的前提。這包括:法律明文規定的特定義務;職務上或者業務上要求履行的義務;由行為人先行的行為而使法律所保護的某種利益處于危險狀態所產生的義務等。
其次是行為人有履行特定義務的實際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種原因而不具備履行該項義務的實際可能性,則不構成不作為。
第三行為人未履行特定義務的不作為行為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即不作為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民事責任,對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了民事違法行為,根據民法所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屬于法律責任的一種,是保障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實現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
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又稱為民事責任的形式,是指民事主體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措施。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則》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民法通則》
根據《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修理、重作、更換。
(7)賠償損失。
(8)支付違約金。
(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0)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如果有救助義務的,見死不救的,是需要負民事責任的。行為人有履行特定義務的實際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種原因而不具備履行該項義務的實際可能性,則不構成不作為。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量刑
2021-03-06行政訴訟勝訴怎么索賠
2020-12-27申請工傷傷殘鑒定書
2021-01-14調解離婚如果不同意需要本人去嗎
2021-03-22未盡贍養義務能否受贈與
2021-03-11道路施工占住商戶有賠償嗎
2021-02-20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10保險公司需要重新理賠嗎
2020-11-16保險出單員能做理賠嗎
2021-02-22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保險理賠的依據嗎
2020-11-29商業三者險和強制三者險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12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
2020-11-09釋義保險法第十七條是怎樣的
2020-11-15關于取消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名稱變更審批規定的通知內容是什么
2021-01-12承包林地需要辦理什么證
2021-01-02土地出讓業務費的使用范圍
2021-01-27商鋪拆遷補償如何談個好價錢,談判技巧原則有哪些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