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述】
張某23歲,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帶著一群孩子上山摘點楊梅。楊*山上山路又窄又崎嶇,加上下了幾天雨,路非常滑。張某決定先帶10歲女孩小麗和12歲男孩小江上去,其余留在山下等。張某在前面探路,兩個孩子跟在后面。可沒爬多遠,張某聽到身后傳來了呼救聲。
原來兩個孩子掉進了一個長約5米、寬約2米的水坑,水并不深,張某水性不錯,救人完全沒難度。可張某卻站著一動不動,滿腦子都是老家發生的一件事情:當時村里有一個老太太摔了一跤,好心人去牽了一把,結果被家屬賴上了,賠了不少錢。“萬一我去救,她的家人也怪到我頭上,要我賠錢咋辦?”想到這里,張某決定不管了。眼睜睜看著兩個孩子都沉入了水底沒了反應,張某繞抄小路回家,把其他小孩扔在了原地。
近日,張某已被公安部門以“故意殺人罪”刑拘。
【爭議焦點】
“見死不救”能否判定為“故意殺人罪”?
【法律解讀】
以“故意殺人罪”被刑拘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雖然案件還未在法院判決,但是律師認為以“故意殺人罪”刑拘是正確的。
“在刑法理論中,有一種不作為形式的犯罪。”,所謂“不作為”是指犯罪人有義務實施并且能夠實施某種積極的行為而未實施的行為,即應該做也能夠做而未做的情況。
而“不作為”客觀方面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行為人負有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這是構成犯罪的不作為的前提。這包括:法律明文規定的特定義務;職務上或者業務上要求履行的義務;由行為人先行的行為而使法律所保護的某種利益處于危險狀態所產生的義務等。
其次是行為人有履行特定義務的實際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種原因而不具備履行該項義務的實際可能性,則不構成犯罪的不作為。
第三行為人未履行特定義務的不作為行為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即不作為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結合本案,張某帶領孩子們玩耍期間充當臨時監護人的職責是其先行行為,由此在法律上負有一定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而在意外發生時,張某完全有能力下水救人卻見死不救,這不僅僅要受到道德的譴責,更是觸犯了法律,構成了刑事犯罪,是不作為的故意殺人。
如果自己有作為義務的,但是見死不救的,可能會構成犯罪。所謂“不作為”是指犯罪人有義務實施并且能夠實施某種積極的行為而未實施的行為,即應該做也能夠做而未做的情況。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找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稅如何征收
2020-11-19父母協議單獨贈與兒子的房,兒媳加名字有用嗎
2020-12-09離職證明能少付贍養費嗎
2021-03-25配偶不出面可以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12輕微傷怎么起訴
2020-12-11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如何訂立海上保險合同
2021-02-10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機動車發生全損應如何理賠
2021-01-20理賠有爭議該怎么解決
2021-03-18保險受益人有哪幾種?
2021-03-15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總承包合同與分別承包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3-02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有哪些,以及有哪些方式
2020-11-18土地流轉后,土地補償款該歸誰
2021-03-20以下沒有證件的房屋不是違建,別再被拆遷方忽悠了
2020-11-15國有土地拆遷補償款比私有要多嗎
2020-11-13拆遷補償方案是由哪個部門制定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