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別
故意殺人(既遂)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區別在于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殺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雖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是也僅成立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故意殺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生命被剝奪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身體健康遭到損害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對于死亡結果,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是過失,是指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意識到或者輕信自己能夠避免而導致了這種結果的發生。
對行為人故意內容的判斷,不能僅根據是否發生死亡結果來認定,也不能僅根據行為人的供述來認定,而應該根據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時的具體情況來認定,結合司法實踐,本人認為應該著重考慮以下方面,綜合認定:
1、作案工具。槍械、刀具顯然比普通木棍更具危險性,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認識到使用槍械、刀具對一個人實施打擊,是極其危險,發生被害人生命被剝奪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將行為人使用的作案工具的危險性作為認定行為人主觀故意內容的一個因素。
2、打擊部位。要害部位顯然比非要害部位更容易致命,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認識到使用兇器對一個人要害部位實施打擊,是極其危險,發生被害人生命被剝奪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將行為人打擊部位是否屬于要害部位作為認定行為人主觀故意內容的一個因素。
3、案發起因。起因往往影響到行為人實施行為時的動機,雙方存在深仇大恨還是存在小摩擦,后者往往不存在殺人動機。
4、行為是否有節制。行為人實施的侵害行為,是無限度的攻擊打擊,還是有限度的打擊,這對于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有很大作用,后者往往只是一種傷害的故意。
5、是否憑借一定的條件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憑借一定條件或者采取一定保護措施的,主觀上一般沒有殺人的故意。
6、兩人事發前的關系。關系親密或者初次相識的,一般存在故意殺人動機的可能性比雙方積怨已深的可能性要小。
7、是否實施積極救助行為。實施行為后,行為人對被害人進行盡力救助的,這種情況故意傷害的可能性更大。
8、行為人的供述。行為人到案后的供述,對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有不容忽視的作用的。
以上8個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認定行為人在實施侵害行為時候主觀故意的內容,但是不能夠僅僅機械的根據某一點來認定,必須綜合考慮案件的具體情況,分析各個方面;同時,在對具體行為定性的時候,必須拋棄客觀歸罪的做法,必須做到主客觀相一致,以免定性錯誤。如果你還有任何疑問,不妨向律霸網進行免費的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國家賠償方式有哪些
2020-11-24公司的注冊資本多意味著什么
2021-02-17被定義為非法集資的p2p具備哪些特征
2021-02-09勞動合同解除手續
2020-11-09外匯保證金交易是怎樣的
2021-02-17定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2-16車禍中被扶養人的范圍認定,車禍中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
2020-11-24指定管轄偵查時傳喚可否異地
2021-01-29治安管理處罰需要立案嗎
2021-03-02集體原因侵害個人財產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2-17買的新車卻辦過保險,4s店是否構成欺詐
2020-12-02二手汽車過戶流程是什么
2020-11-27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張某訴某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3-16勞動局的保險認證什么時間結束
2021-01-19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抗辯權保險法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