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罪的立案標準: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為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罪立案標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⒈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應當予以立案,不需要達到輕傷以上標準。
案件:
碩士堯某是某大型企業員工,因瑣事與妻子徐某發生爭執,并毆打致其右耳鼓膜穿孔。昨天上午記者獲悉,順義法院一審以犯故意傷害罪,判處堯某有期徒刑6個月,并賠償徐某醫療費、鑒定費等共計2900元。
據公訴機關指控,2015年4月15日18時許,在北京市順義區某小區某房間主臥室內,被告人堯某與其妻子徐某因干家務問題發生爭執,后堯某用手毆打徐某頭面部右側致徐某右耳鼓膜穿孔。經鑒定,徐某身體所受損傷程度構成輕傷二級。被告人堯某于2016年1月7日經民警電話通知到案。
在庭審中,被告人堯某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和事實均不持異議。今年3月17日,徐某與堯某的離婚訴訟經法院主持調解達成調解協議,雙方自愿離婚并對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律師解析:
被告人堯某未能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采用暴力方式侵害家庭成員的身體,致一人輕傷,其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已構成故意傷害罪,應予懲處。被告人堯某經電話通知到案,到案后能夠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系自首,依法對其從輕處罰。綜上,法院一審以犯故意傷害罪,判處堯某有期徒刑6個月,并賠償徐某醫療費、鑒定費等共計2900元。
知識延伸:
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就一般情況講,兩罪并不難區分,但在碰遇故意殺人未遂造成傷害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兩種情況時,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區別在于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內容。如果行為人無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觀上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認定;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還是殺人,應遵循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實,從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系,案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強度、作案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行為人作案前后的表現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擬征地告知書是法定程序嗎
2021-01-03租賃權與抵押權發生沖突,哪個權利更優先?
2020-11-16襲警罪與妨害公務罪的區別
2021-02-13前夫的贍養費能作為收入證明嗎
2020-11-19商鋪使用權有哪些作用
2021-01-28勞動合同不變更要賠償嗎
2020-11-09店主不履行合同該怎么辦
2020-11-21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0-12-28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百萬意外保險如何選
2020-12-20保險條款應當合理解釋
2021-03-2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20撞墻事故該怎樣索賠
2021-02-04互聯網保險的優勢是什么
2021-01-03代理商出具的授權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0-11-09分析旅行社責任保險案例
2020-11-27承包期限未到,承包的土地可以讓子女繼承嗎
2020-12-16《劃撥用地目錄》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3-16土地流轉后,土地被征收應該屬于誰
2021-01-30在征地拆遷中,什么時候應該進行聽證程序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