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罪多人致人死亡如何判
根據(jù)《刑法》第234條的規(guī)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起刑為10年,適用死刑。在刑事訴訟事務中,“以犯罪嫌疑人對被害人及家屬積極作出民事賠償作為酌定情節(jié)在量刑中被充分考慮”已在司法實踐中被普通運用。因此,民事賠償部分的解決將直接影響對犯罪嫌疑人判處實刑的期限。
就故意傷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層法院提起公訴,則一般對犯罪嫌疑人比較有利,既不會判處無期以上徒刑,如果積極賠償,則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訴,即使積極賠償,最終也會使用上刑限。
法條依據(jù):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相關知識鏈接:
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區(qū)別
故意殺人(既遂)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區(qū)別在于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nèi)容是殺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nèi)容是傷害,雖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是也僅成立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故意殺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他人生命被剝奪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他人身體健康遭到損害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對于死亡結果,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是過失,是指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意識到或者輕信自己能夠避免而導致了這種結果的發(fā)生。
要是故意傷害行為導致了他人死亡的話,那么此時起刑點為10年有期徒刑,最高則可以判處行為人死刑。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yī)療賠償協(xié)議書怎么寫
2021-01-10工傷鑒定之后下步怎么做
2021-02-08三維標志商標什么意思
2021-01-20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04行政處罰案件多長時間辦結完
2021-03-25被保全的財產(chǎn)還能質(zhì)押嗎
2021-03-05死人注銷戶口有期限嗎
2021-02-08被性騷擾后跳樓自殺,性騷擾如何判刑
2021-01-14離婚法院第一次調(diào)解需要律師嗎
2021-02-04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婚前房產(chǎn)已贈與并過戶還能反悔嗎
2020-12-26降薪降崗變更合同怎樣維權
2020-11-18勞動合同逾期要如何處理
2020-12-23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jīng)濟糾紛
2021-02-08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人身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1-03-06常見的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2-07再保險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