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行賄的法律風險是什么
單位行賄罪的犯罪主體不同于一般犯罪的自然人,本罪的主體只能是單位。但是,對本罪的處罰采取雙罰制,既處罰單位,又處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單位行賄罪的犯罪主體與單位受賄罪不同,單位受賄罪的主體只能是國有單位,它包括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而單位行賄罪的犯罪主體并不僅僅局限于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人民團體,它還包括集體所有制企業、中外合作企業、有限公司、外資公司、私營公司等等。
我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的規定,因行賄取得的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定罪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2018年1月1日施行)第七條第三款,經營者的工作人員進行賄賂的,應當認定為經營者的行為;但是,經營者有證據證明該工作人員的行為與為經營者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無關的除外。
二、立案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高檢發釋字〔1999〕2號),單位行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以立案:
1.單位行賄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
2.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為謀取非法利益而行賄的;
(2)向3人以上行賄的;
(3)向黨政領導、司法工作人員、行政執法人員行賄的;
(4)致使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三、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應用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行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2〕22號),單位行賄的,在被追訴前,單位集體決定或者單位負責人決定主動交待單位行賄行為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對單位及相關責任人員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受委托直接辦理單位行賄事項的直接責任人員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自己知道的單位行賄行為的,對該直接責任人員可以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的規定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綜上所述,單位行賄罪會對單位進行處罰,并且同時處罰直接負責的主管和其他責任人,這種經濟的往來過程嚴重違反了我國的規定。一般對于個人行賄數額達到了一萬元的就已經達到了立案標準,具體的處罰也會結合實際的行賄過程和導致結果。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最新司法解釋有哪些?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數額巨大的認定
犯單位行賄罪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招人收押金違反法律規定
2020-11-16不動產抵押未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1-01-14社區戒毒的決定主體
2020-11-20交通事故賠償強制執行期限
2020-11-09離婚賠償哪些損失
2021-01-28不予執行執行異議是什么
2021-01-06仲裁委裁決下來養老,單位仍然不給怎么辦
2021-03-22個人婚前財產的證據如何保存
2021-02-19大學生上課玩游戲猝死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2護士實習期間犯了錯誤誰來承擔
2021-03-15員工調崗通知書
2020-12-15交保險存錢寬限期限是多久
2021-02-13雇主責任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3-04機動車拒賠第三責任險可行嗎
2020-12-03保險條款解讀-旅游保險
2021-01-12委托代理人需要辦什么手續?
2021-01-22平準保險費 LevelPremium
2021-03-12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2020-12-24企業改制土地轉讓
2021-01-01劃撥土地轉讓合同如何生效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