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賄罪教唆犯成立的條件是什么?
1、教唆對象。按照刑法理論界的主流觀點,教唆對象必須是達到刑事法定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否則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間接正犯。
2、教唆行為。教唆行為必須引起他人實施符合構成要件的違法行為的意思,進而使之實行犯罪。
3、教唆故意(包括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教唆者故意教唆他人實施不可能既遂的行為,是未遂的教唆,不可罰。
二、教唆犯的處罰原則
1、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如果教唆犯與被教唆的人成立共同犯罪,或者在2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因而構成共同犯罪的情況下,對于教唆犯應分清作用予以處罰:起主要作用的,認定為主犯;起次要作用,認定為從犯(也有可能成立脅從犯)。
2、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傳統的主流觀點堅持認為,對“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這一規定,要按照教唆犯的成立條件以及《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進行理解。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即教唆未遂。
(1)共犯說:這是傳統刑法理論的主流觀點。據此,“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被教唆人拒絕教唆犯的教唆;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后沒有實施犯罪行為;被教唆人實施的犯罪不是教唆行為所致;被教唆人所犯之罪的性質與教唆犯所教唆的犯罪性質完全不同。
(2)共犯從屬性說:被教唆者(實行犯)已經實施了犯罪,只是沒有既遂,則教唆者(教唆犯)構成犯罪,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適用第29條第2款之后,不再適用未遂犯的處罰規定)。對于被教唆者,犯罪未遂的適用第23條未遂犯的處罰規定。
三、間接正犯與教唆犯的區別
1、間接正犯,是教唆行為的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教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或者沒有刑事責任的人犯罪,這時候不是教唆犯而變成間接正犯。因為只有他以個人承擔刑事責任。
2、教唆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其次作用,那么就是從犯;如果教唆犯是被脅迫教唆他人犯罪的,那么就是脅從犯(有教唆行為人的不可能是脅從犯,因此原則上,教唆犯不可能是脅從犯)。
如果說犯罪嫌疑人自身沒有實施犯罪行為,但是通過教唆的方式讓他人行使犯罪行為也是會構成教唆罪的行為,那么在發生了教唆行為后也是會根據涉案情節在進行處罰,如果說犯罪分子教唆了未成年人行使了犯罪行為后,司法機關也是會對教唆犯從重處罰的。
教唆犯的成立條件有哪些
教唆未遂定什么罪
教唆犯的處罰原則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遇到效力待定合同時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1-03-04老公有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1-13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哪些交通損失可以賠償
2021-03-10交通肇事如何賠償
2020-12-24集資房出售要補交什么嗎
2020-11-17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婚內協議書公證費用
2021-02-21房屋的遺產繼承可以選擇放棄嗎
2021-02-04什么是駁回訴訟請求
2020-12-02警察立案后找不到嫌疑人怎么辦
2021-01-24學生發現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1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保險條款分類有哪些
2021-01-24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人身保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4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4重復保險的分攤方法
2021-01-21保險中追溯期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22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