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原則是什么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二、自愿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三、公平原則
所謂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準以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通過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公平正義是對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四、誠信原則
誠實守信是市場活動的基本準則,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則,它和公平原則一樣,既是法律原則,又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體誠實不欺,講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
五、綠色原則
這是民法總則新確定的一項法律原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項原則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新的發展思想,有利于緩解我國不斷增長的人口與資源生態的矛盾。
六、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慨念構成的,要求民事主體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遵循社會主體成員所普遍認可的道德準則。這項原則還有一種含義,凡違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
《民法總則》關于民事基本原則的規定有以下幾條:
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承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素質的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小伙伴開始關注法律問題,在遇到法律問題的時候,都可以勇法律進行解決。民事總則里面的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主要是公平公正。如果有不公平不公正的,可以進行舉報處理。
民法總則關于欺詐是如何規定的?
民法總則關于教唆都有哪些定義?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解釋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物權法規定的浮動抵押
2020-11-08地址異常能否做股權變更嗎
2021-01-03反擔保協議(一)
2020-12-31販賣毒品判無期徒刑有可能假釋嗎
2021-01-29企業調崗可否隨意進行
2020-12-02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送餐撞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2-01什么是保險理賠原則
2020-11-30為獲理賠編造虛假事實騙保險公司構成犯罪嗎
2021-01-15有關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幾個基本
2020-12-21林地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2021-03-10同一塊地有兩個承包合同,哪個合同有效
2021-03-04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有哪些,以及有哪些方式
2020-11-18國有土地出讓土地增值稅怎么算
2020-12-26土地流轉合同樣本
2021-03-06如何認定安置對象
2020-12-26只有房產證沒有國土證拆遷了能分多少錢
2021-01-27拆遷安置房買賣可以過戶嗎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