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到錢包沒有歸還是侵占嗎
撿到他人的錢包不歸還的,屬于侵占的行為,如果情節嚴重的,還有可能構成侵占罪,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條 【侵占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我國刑法第270條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我國刑法中的大多數財產犯罪都是數額犯,即以一定財產數額作為定罪的標準。因為,犯罪數額直接反映著經濟犯罪行為的規模及其社會危害性的程度,既是區分違法與犯罪、重罪與輕罪的主要標準,優勢決定刑罰輕重的重要客觀尺度。
本罪的立案標準,一為數額較大,一為有其他嚴重情節。
根據相關規定,侵占罪侵占數額2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屬于“數額較大”的起點標準。侵占數額20萬元以上,屬于“數額巨大”的起點標準。
三、侵占罪中遺忘物應如何認定
侵占罪是一種侵犯財產的犯罪行為。中國歷史上規定于法律文本中的侵占罪最早出現于《大清律》中,但其所含的內容較廣,包括監守自盜,受掌在官財物,費用受寄財產,得遺失物不送官,盜賣換易田宅,強占良家妻女等罪。我國在1997年通過的新刑法典增設了侵占罪,根據新刑法第270條規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自己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或者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行為。由此可見,侵占罪的犯罪對象有三種: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在刑法理論上,遺忘物是指非出于占有人或所有人之本意,偶然喪失其占有之動產。在論及遺忘物的時候,有必要提及另外一個概念,即所謂遺失物。我國刑法學界的通說認為:遺忘物與遺失物是有區別的。我國學者指出:所謂遺忘物,是由于物主主觀上的疏忽,而將財物遺忘在某一特定的地方。它的特點是,物主先是自愿將財物放在某處,后因主觀上的疏忽大意,一時忘卻了該物,但在較短的時間內又記起了該物并有可能立即返回原處尋找。因而,物主與物之間的特有關系只是一定程度的松弛或減弱,但并未因此而消失。遺忘物仍在遺忘者所能控制、支配的范圍內。所謂的遺失物是指不基于所有人或占有人的意思而偶然失去的占有的動產。因其一般不知物之所在,故稱為遺失物。它的特點在于,一般情況下,失主不知物在何處丟失,遺失的時空跨度過大,雖然財物的所有權并未喪失。但事實上已在在所有人、持有人的控制、支配之下,遺落本身就意味著所有權的喪失。
《刑法》第270條第2款所稱之遺忘物,是指由于財產的所有人、占有人的疏忽,或者遺忘而失去占有、控制的物品。我國學者指出:所謂遺忘物,是指本應攜帶因遺忘而沒有帶走的財物。遺忘物不同于遺失物。前者一般是剛剛遺忘,隨即想起的財物,遺忘者還記得財物被遺忘的具體地點、時間,拾得者一般也知道失主是誰。而遺失物一般為失主大意丟失的財物。一般失主不知道財物丟的具體時間與地點,且失去財物的時間相對較長,拾得者一般也不知道失主具體是誰,雖然遺忘物的所有權可能是國家或者單位的,但遺忘者的遺忘行為卻屬于個人行為,遺忘者應當承擔賠償遺忘物的責任。所以,從法律關系上講,侵占遺忘物實際侵犯的是遺忘者的個人財產利益。
小編認為,這種區分只不過是遺忘的時間長短不同,是否記得遺忘地點等,這是一種量的判別而不是質的區別。因此我主張遺忘物即遺失物,兩者之間不存在根本區分,可以視為一體。主要理由如下:第一,從語言學上說,遺忘與遺失只是對同一種現象的不同表述而已。我國法律中,民法中稱遺失物,而刑法中稱遺忘物,易使人以為兩者非指一物。但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則沒有這種區分。例如日本刑法中有侵占脫離占有物罪,這里的脫離占有物是指遺失物、漂流物等不是出于占有者的意思而脫離占有,并且至今尚不屬于任何人占有的他人之物。在我國臺灣地區“刑法”中,民法與刑法使用同一術語遺失物。因而,在刑法中沒有侵占遺失物罪。第二,從現在遺忘與遺失的區分來看,主要根據財物所有人(即所謂失主)的主觀心理狀態進行區分的,即丟失的時間長短、是否知道丟失的地點等。而這一切對于侵占者來說并不知曉。呈現在侵占者面前的只是一個無人控制的物呂,同樣實施了占有行為:如果失主丟失的時間較長并且不知道丟失地點,其物為遺失物,因而行為人屬于不當得利,應當受到民事處分。在這種情況下,罪與非罪的界限不取決于行為人的主觀與客觀要素,而取決于失主的某種心理狀態,顯然不妥。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撿到錢包沒有歸還是不是侵占”問題進行的解答,撿到他人的錢包不歸還的,屬于侵占的行為,如果情節嚴重的,還有可能構成侵占罪,追究刑事責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簽名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26委托人租房協議有效嗎
2020-12-15借款協議書有期限嗎
2021-02-27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
2020-12-28老公與其他女人同居 是否構成重婚罪(以夫妻名義生活沒有領結婚證)
2021-03-05工傷可以申請仲裁解除無無期有賠償嗎失業金能不能拿到
2020-12-18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提供格式合同一方有什么責任
2021-01-11怎么判定合同真偽
2021-01-28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該如何辦理轉移手續
2020-12-24員工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04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意外險的計算公式
2021-03-19車輛發生保險事故如何妥善處理
2021-03-04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保險理賠金可以留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20租車公司的車沒有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車險理賠定損技巧是什么
2021-01-22住院收費票據丟失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25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