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樣的
所謂遺忘物,是由于物主主觀上的疏忽,而將財物遺忘在某一特定的地方。其特點是,物主先是自愿將財物放在某處,后因主觀上的疏忽大意,一時忘卻了該物,但在較短的時間內又記起了該物,并有可能夠立即返回原處尋找。因而,物主與物之間的持有關系只是一定程度的松弛或減弱,但并未因此而消失。遺忘物仍在遺忘者所能控制、支配的范圍內。因此,一般來說,利用物主與物之間持有支配關系松弛之機,拎走他人財物,造成物主無法恢復對該物的實際控制支配狀態,就是直接故意侵犯他人持有權的行為。對其中情節嚴重的,應按盜竊罪論處。
所謂遺失物是指不基于所有人或占有人的意思而偶然失去的占有的動產。因物主一般不知物之所在,故稱為遺失物。如:攜帶的物品遺落在途中,車上失落的物品等。它的特點在于,一般情況下,失主不知物在何處丟失,遺失的時空跨度過大,雖然財物的所有權并未喪失,但事實上已不在所有人、持有人的控制、支配之下,遺落本身就意味著持有權的喪失。故不能作為盜竊罪的對象。遺忘物卻與之不同。遺忘物與遺忘者之間的持有關系并不因遺忘狀態而喪失,這是由遺忘狀態的特點及這些物品所遺忘的特定環境決定的。首先,從主觀上看,盡管物主在較短的時間內由于疏忽,而將財物遺忘在某一地方,但他對自己的物品所放置的地點是明知的。如將大衣遺忘在餐廳內,未鎖的自行車放在樓前等,這與遺失物不同,持有者在主觀上對其物品的持有要素是具備的。其次,從客觀上看,雖然持有者的物品暫時處于一種失控狀態,但畢竟與物主的空間距離較為接近,即使物主與物之間的空間距離較大,但只要放置在持有人可以支配管理的空間內,持有關系仍然成立。因此,從客觀上來看,物主對其遺忘之物也并非喪失了持有關系。
另外,應當承認,在區別遺忘物與遺失物時,社會上人們的一般觀念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例如,失落在馬路上的拎包,社會觀念一般認為是遺失物。而停放在路邊未鎖的自行車,社會觀念就認為是遺忘物。這是因為,雖然在客觀上所有人或持有人在其離去之時與該物存有相當大的空間關系,但是就社會日常生活的觀念,這種持有支配關系并不因人與物的空間關系而受影響,只是這種支配關系較之通常的支配關系為松弛,就其本質來看,這種支配持有權的松弛,也只是一種過渡現象而已。因此,判斷是遺忘物還是遺失物,就不能只以持有人的主觀支配意思的強弱或持有人與持有物的空間關系而決定,還應同時考慮到社會日常生活的一般見解。以正常人的認識水平作為判斷的標準之一,也是必要的。
但是,當財物被遺忘在某一特定場所,而這一場所的主人、管理人或服務人員又有某種特殊的排他實力,如果他們拎走遺忘物,就會使該物的持有關系發生變化,即從物主與物的持有轉到特定場所內的主人、管理入等與物的持有。此時乘機非法占有該物的行為性質不是盜竊而是侵占。比如,售貨員將顧客遺忘在柜臺上的皮包拎走隱匿起來,餐廳里的服務員將顧客遺忘在桌旁椅上的皮包拎走,并非法占有,就是一種典型的侵占行為。這是由侵占罪的特征、拎包人的特殊身分以及物品被遺忘的特殊場所決定的。
遺失物與盜竊的異同
遺失的基本意思是丟失、丟棄。是當事人非主觀意愿失去屬于自己的物品。
盜竊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
兩者的相同處
結果導致當事人失去屬于自己的物品。
不同之處是:
1、遺失是當事人的行為不慎或者非主觀意愿的丟失、丟棄,其所丟失、丟棄的物品可能沒有被拾取,或者由不確定的第三者拾取;
2、盜竊是特定人故意非法竊取的主動行為。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已經履行完畢還能不能撤銷
2021-02-09征地拆遷財產糾紛怎么解決
2021-01-26工傷保險死亡賠償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1-17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0-12-12交警多長時間公布行政處罰
2020-12-07農村集體土地房屋能否遺贈
2021-01-17老人贍養費標準2020年
2021-01-27入贅者對岳父母是否有贍養義務
2020-12-13公司名稱變更合同是否依然有效
2021-03-09工程停工買賣合同可否解除
2021-01-18壽險中的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呢
2021-03-05建設項目工程保險費
2021-02-02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及承運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2-10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三類人身保險新型產品 購買時應注意事項
2021-02-25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點
2021-03-25車被砸了如何找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25交通意外保險協議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