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詐是指以獲取不平等的經濟利益為目的,在經濟活動中故意以不真實的情況作為真實的意思表示,使他人判斷錯誤,從而達到在發生、變更、消滅一定經濟法律關系時獲得優于對方當事人的經濟利益的行為。
構成合同欺詐的條件,
一是行為人主觀上有欺騙對方的故意;
二是客觀上實施了一定程序的欺騙行為;
三是使對方當事人產生錯覺簽訂了合同;
四是合同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使對方當事人蒙受經濟損失。進行合同欺詐的行為人為了獲取對自己有利而對他人不利的經濟利益,總是千方百計地逃避法律,在手段上更是花樣翻新。
而且,合同欺詐行為往往和合同詐騙罪交織在一起,不易區分,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1、查明行為人的主體資格是否真實可靠。
2、查明行為人有無履行能力或具有有效的擔保。
3、查明行為人有無履約的誠意和行為。
4、查明行為人對已取得款物的處理方式。
實踐中把握的原則:刑法規定的合同詐騙手段是“虛構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真相”,合同法和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欺詐的是“以欺詐、脅迫手段”,兩種行為的相同點是“制造虛假的事實,使用了欺騙手段”和非法(違反刑法和民法之別)獲取了財物。
二者的不同點是.,在主觀故意上合同詐騙者在簽訂合同或履行合同時根本就不希望履行合同,只想享有合同約定的權利,沒想承擔合同規定的義務;而民事欺詐則恰恰相反是希望合同的履行,通過合同的履行實現騙得非法錢財的目的,如通過產品質量有瑕疵、合同延期履行、拖欠貨款等方式實現非法獲利的目的。這是罪與非罪的界限,應在實踐中掌握,凡符合合同詐騙的幾種形式的行為,如果沒有證明其確實是真誠履行合同的證據,就應當確認為合同詐騙,如果有證據證明行為人履行合同的誠意,則不能認定為合同詐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戶口如何進行損害賠償
2021-01-07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認定,哪些行為屬于商標侵權
2021-01-29別除權的基礎權利是什么
2021-03-23起訴之后被告變更法人是否違法
2021-02-24商業銀行可以自行確定存款利率嗎
2021-03-05房產證已過戶十年現在有效嗎
2021-02-13離婚了房產證是兩個人的名字還需要更改嗎
2021-02-08代替打印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1-01-15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人身保險的索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什么才算意外傷害
2021-02-26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4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二條是怎樣的
2021-01-03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有什么條件
2020-12-18撞死流浪漢 保險公司可不理賠第三方責任險?
2020-12-17個人協議出讓國有土地違法嗎
2021-02-05農村空心房拆遷補償最新標準,拆遷一平米補償多少
2020-12-21房屋拆遷了,但是一直不給安置,該如何維權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