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占罪如何認定
(一)拒不退還、拒不交出的前提條件:權利人的請求。
所謂拒不退還、拒不交出,“拒”從其字面意義來看,就是拒絕,拒絕的來源應自對方的請求,即拒絕必有請求。權利人的請求返還或交出的行為應當作為認定拒不退還、拒不交出的前提條件,即一般情況下,倘若沒有權利人的請求行為即不能認定行為人“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
一般情況下,權利人均可自由地行使權利,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權利人明知侵占人是誰,侵占行為人以侵占財產為目的,攜帶財產逃匿而使權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護權利人的權利,應當視為權利人已作請求,即只要存在侵占行為人侵占財產逃匿情形的即成立拒不退還或交出,權利人無須向侵占行為人行使請求權。
(二)拒不退還、拒不交出必須是侵占行為人作出的,這是本罪的必備要件
1、拒不退還、拒不交出行為的主體是侵占行為人,即接受請求的對象,一般是侵占行為人,特殊情形下,侵占實際控制人亦可構成共犯。其他人即或與侵占行為人相關聯的人作出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的意思表示均不構成本罪。
2、拒不退還、拒不交出是能為而不為。即侵占行為人有能力作出退還或交出財物的行為,卻以侵占財產為目的而未為之。倘若行為人未作出歸還的行為,如客觀上侵占他人財產,卻因生病等原因而不能退還或交出,雖經權利人請求,亦不構成“拒不退還、拒不交出”。但若將侵占財產用于揮霍、浪費而無法歸還的,亦應認定為能為而不為,因為侵占行為人對揮霍行為可以控制。
3、拒不退還的形式,可以是明示的方法,亦可是默示的方法。這種拒不返還或交出可以直接向權利人作出不予退還或交出,亦可表現為表面答應退還或交出,而實際上不予退還或交出,或根本不向請求人表示而不予退還或交出。這里的不要求“拒不退還”、“拒不交出”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只要求侵占行為人的客觀行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目的即可。
二、侵占罪是怎樣認定的
(一)侵占罪的數額問題
根據刑法規定,行為人侵占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者遺忘物、埋藏物的,只有在數額較大的情況下才構成侵占罪。而“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刑法和司法解釋均未予明確。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普遍比照盜竊罪的數額標準,而最高人民法院對盜竊罪的“數額較”、“數額巨大”規定了一個浮動的數額,授權各省高級人民法院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在浮動數額范圍內制定具體數額,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盜竊罪數額較大規定為一千元以上,數額巨大為一萬元以上。
(二)侵占罪中的其他嚴重情節
侵占罪中的“其他嚴重情節”,刑法和司法解釋都沒有做出具體規定,學者們的觀點也不相一致。目前,被司法機關接受的是周道鸞、張軍的觀點,認為“其他嚴重情節”是指侵占數額達到了數額較大以上并具有以下情節:
第一,侵占殘疾人、孤寡老人、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
第二,侵占他人重要生活資料或生產資料;
第三,侵占他人財物行為引起他人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勸阻仍拒不交出財物;
第四,將侵占財物肆意揮霍,造成他人重大損失的;
第五,造成特別嚴重后果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
(三)“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僅是決定侵占罪處罰輕重的主要依據,而不是唯一標準。
因此在處罰侵占罪時,既要堅持以侵占罪數額為主要依據,又不忽視其他情節因素,如犯罪動機、目的、犯罪手段、方法等,才能真正貫徹好罪刑相適應的原則。
由于刑法將侵占罪規定為自訴案件,所以,侵占案件的被害人需要自行收集證據,然后向法院提起訴訟。但是我們都知道法院對訴訟證據有很高的要求,證據材料不僅要能證明案件事實,還要來源合法。這樣的情況下,建議最好是委托專業的刑事律師來提供幫助。
侵占罪能向公安機關報案嗎,怎么認定侵占罪既遂
最新侵占罪量刑標準2020
侵占罪沒有直接證據能不能立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申請傷殘鑒定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20債務不能履行可以拍賣合伙財產嗎
2021-03-26對土地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有哪些
2021-03-01高樓墜物把人砸傷物業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2021-01-12火機掉入火鍋爆炸,員工受傷怎么索賠
2021-03-24股權已經質押了可以轉讓嗎
2021-01-31個人合伙企業中合伙人對內責任怎么認定
2021-02-16什么是非婚生子女?怎樣保護非婚生子女
2020-11-21出軌生子財產怎么處理
2021-03-03按揭房能否轉讓……. 師福東律師
2020-12-16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侵權責任和產品責任可以同時主張嗎
2020-12-25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10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咋賠
2021-01-13追尾責任認定保險理賠誤工費
2020-12-25在哪些情況下保險責任可以免除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