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與詐騙罪有什么區別
詐騙罪是刑法上的罪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不當得利是民法上的一個概念,指無合法根據取得利益而造成他人損害。比如拾得人家的遺失物,一般只會產生返還不當得利的義務,不會觸犯刑法.
相關知識
不當得利賠償的范圍:
①原物返還,即當原物尚存時,應返還原物。
②作價返還,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則可作價償還。
關于價額的計算方法,通說認為,當受益人所受利益為勞務時,其價額為勞務的通常報酬;當原物因附合而喪失所有權時,應以因附合對于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為標準;當原物因他人侵權而滅失時,應以受益人所得賠償額為限;當原物被消耗時,應以消耗時的市場價格為準。
返還不當得利,除返還原來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產生的孳息也應一并返還.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的行為引起的一種事實狀態,因不當得利而產生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是不當得利之債,其中取得不當利益的人叫受益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務人,負有返還不當得利的債務。財產受損失的叫受害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權人,享有請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利益的債權。不當得利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發生的一種法律事實,因其引起此債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規定,而不是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當得利作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只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利益獲得方返還不當得利的范圍受善意還是惡意的影響。
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①受益人為善意,即在取得利益時不知道沒有合法根據其返還利益的范圍以利益存在的部分為限,如果利益已經不存在,則不負返還義務。所謂現存部分,不應該只限于原物或原物的固有形態,如形態已改變,其財產價值仍存在或可代償,仍屬于尚存部分。
②受益人是惡意,即在取得利益時明知道沒有合法根據,其返還利益的范圍應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時的數額,即使該利益在返還時已經減少甚至不復存在也不能免除其返還義務。
③受益方在取得利益時為善意、嗣后為惡意的,其返還范圍應以惡意開始時存在的利益為準。
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21公證處是國家的司法證明機構嗎
2021-02-03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流程有哪些
2021-01-28精神病人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17侵權責任糾紛能否申請支付令
2020-11-27該怎樣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2021-02-01停車位租賃合同
2020-12-05公司員工調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保險經紀人是什么呢
2021-03-21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有什么含義
2021-03-15高血壓跌倒死亡是意外嗎可以找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1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如何挽救盜搶損失
2021-02-25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1-01-17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分離
2021-01-10土地互換都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020-12-16山林土地入股合同范文內容是什么
2021-01-24對征收拆遷補償不服,信訪可以嗎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