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私了”協議性質問題,也就是達成“私了”協議后是否還能反悔或者起訴的問題。依據《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解答如下:
首先,交通事故確實造成當事人的人身傷害,如果當事人對肇事者達成的“私了”協議的內容存有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撤銷。
其次,實踐中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主持下達成的所謂的“私了”協議,不屬于人民調解的性質,也不是訴訟程序中的調解,不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質。如果當事人反悔或已經履行后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一般會依法受理。但當事人已經履行完畢的,其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已經因履行終了而消滅,如無特殊理由,人民法院受理后將駁回其訴訟請求。
發生交通事故后,損害賠償的解決方式有兩種,一是自行和解達成賠償協議,即“私了”;二是通過訴訟由法院調解或判決。通常“私了”省時、省力、成本低,賠付快,不但有利于糾紛的解決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是事故當事人的首選。
實踐中,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私了”后又反悔的情況有三種:一是當事人對事故事實無爭議,達成協議后又出現新的損失而反悔;二是達成協議后一方立馬就反悔;三是達成協議后一方遲遲不履行協議。
那么,賠償權利人與賠償義務人之間自愿達成賠償協議后,如果一方基于種種原因又反悔,不愿履行,是否合法?對此要具體分析,區別不同情況判斷其合法性。
一般來講,自愿達成的賠償協議應具有法律約束力,各方應當自覺履行。根據《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法律行為是否有效,取決于:一是行為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二是意思表示是否真實;三是內容是否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若不存在以上蘭個方面的條件,應當認定各方當事人簽訂的損害賠償協議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簽訂協議的行為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協議的內容應受法律保護。即使賠償數額與法律規定有出人,也是當事人對自己民事實體權利的處分行為,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各方當事人應受賠償協議的約束,不得“出爾反爾”,隨意反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人不向行紀人支付報酬該怎樣處理
2021-02-16網絡言論不當怎么處罰
2021-03-17行政訴訟選擇管轄的適用情形
2021-03-19安全生產法規定員工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3交通事故訴前鑒定后多久立案
2021-03-10書面贈與協議與口頭贈與協議誰的效力更大
2021-01-13債權債務起訴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0交通事故對方全責可以賠償哪些
2020-12-19居民商業產權是否征收房產稅
2021-01-10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會不生效
2020-11-16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海事保險合同有哪些規定?
2021-03-02增強保險監管手段
2020-12-16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3約定與法律有什么關系
2021-01-30淺析保險受益權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