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犯意引誘型毒品犯罪類型如何理解
誘惑偵查一般分為機會型誘惑偵查和犯意型誘惑偵查。對于機會型誘惑偵查(包括數量引誘)不影響案件的定性和量刑,基本上沒有爭議。
爭議的焦點在于犯意引誘,對此美國學術界和司法界有過長期的爭議,并已經形成“陷阱之法理”的理論和判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也肯定了基于“陷阱”的被告人的無罪抗辯。
結合我國毒品犯罪的現狀和司法實踐,對于犯意引誘型毒品犯罪的定性,應區別不同情況對待。
一是如果有證據證明行為人在被查獲前一段時間有販毒行為,但沒有證據證明行為人已持有毒品待售或者有證據證明已準備實施販賣毒品,而由特情人員向其誘惑購買毒品。此種情況下,行為人是否會繼續實施販賣毒品行為處于一種不確定狀態,在特情引誘之下實施販賣毒品,主觀上不確定的意圖轉化為販賣毒品的故意,此類案件可以定販賣毒品罪,量刑時可從輕處罰。
二是行為人持有毒品,但缺乏證據證明其此前販賣過毒品,也無證據證明其具有出賣意圖,特情人員主動約購毒品,由于缺乏證據證明行為人事先即存在販賣毒品的主觀故意,則不應認定為販賣毒品罪。但行為人持有毒品這一客觀事實是現實存在的,并非是偵查活動引起的,即使排除誘惑因素,其持有毒品的事實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此類案件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三是行為人原本沒有實施販賣毒品的犯罪目的和犯罪行為,亦無涉毒犯罪的前科,但是由于受到特情人員等開出的高額買入價誘惑,出于簡單貪利動機而臨時性從他人處購進毒品販賣給特情人員,此后在事先安排好的交易狀態下交易時被查獲。此種情況屬于司法機關人為地“制造”犯罪,完全屬于受偵查行為引發犯意,則不宜認定為犯罪。因此,對于犯意誘惑型毒品案件,應當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區分情況處理。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毒品犯罪是比較嚴重呢,利用毒品進行的各項活動都可以認定為是毒品犯罪當然毒品犯罪過程中如果先走意識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從輕處理的。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騷擾電話觸犯法律嗎
2021-01-13治安處罰是否需要鑒定
2021-01-13員工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能賣
2021-01-12不辦酒席就不算正式結婚嗎
2021-03-20交通事故車損鑒定程序
2021-02-12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勞動者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是否必須要進行鑒證?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6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4飛機延誤兩小時怎么賠
2021-02-04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短期健康保險與長期健康保險的區別
2021-01-14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車撞人保險沒賠付需墊付嗎
2020-12-12個人保險代理人將收取的保險費占為己有應如何定性
2021-01-22荒山承包變工業用地可以嗎
2021-03-09公房交了土地出讓金還是公房嗎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