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立法上看,我國現行偵查監督的范圍不明確、內容不完善。
其一,偵查監督的范圍不明確。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第一百三十七條分別規定了檢察機關在審查批捕和起訴環節有監督公安機關偵查活動是否合法的職責。現有的法律條文所規定的偵查監督,強調更多的是對偵查活動合法性的監督,而沒有明確將審查適用法律是否正確納入偵查監督的范圍。
其二,偵查監督的法律效果不具體。刑事訴訟法只規定了公安機關應當將檢察機關所提糾正意見和執行檢察機關所作決定的情況通知檢察機關,而未進一步明確公安機關拒不糾正違法,或者拒不執行檢察機關所作決定的法律后果,使得糾正偵查違法軟弱無力。
其三,一些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偵查監督方式沒有在立法上予以確認,如提前介入的一些可行性做法。
其四,未明確賦予檢察機關引導、指揮偵查權。具體表現為:第一,法律未賦予檢察機關在自行偵查、補充偵查時有調動公安機關的刑警協助偵查的權力;第二,法律未規定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偵查案件的隨時調閱案件材料權和隨時親臨現場監督權;第三,法律未規定檢察機關有權命令知道案情的刑警出庭作證權。
(二)從司法上看,我國現行偵查監督體系不健全,檢察機關對偵查監督的重要性也認識不足。
現行偵查監督體系的缺陷表現在:
一是檢察機關的審查批捕部門既行使偵查監督職能,又行使立案監督職能,不利于集中精力開展偵查監督工作。因為,如果某一案件是通過立案監督而進入刑事訴訟軌道,該立案監督者在偵查監督中就有可能先入為主,對偵查活動中為獲取有罪證據的某些違法行為予以放縱,從而有損司法公正;
二是檢察機關的審查批捕、審查起訴和監所檢察等部門在開展監督工作中各自為戰,缺少溝通,沒有形成體系,相互脫節的問題比較普遍;
三是公安機關與檢察機關在對部分偵查機制改革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如公安機關大力推廣偵審合一改革,旨在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訴訟效率,而檢察機關認為這項改革措施與刑訴法第九十條的規定相沖突,不予支持;
四是偵查監督的方式滯后、被動。現行偵查監督的方式主要是書面審查偵查機關報送的案卷材料,而偵查活動中的違法情況很難反映在案卷材料中,即使犯罪嫌疑人后來向檢察機關反映,也大多因時過境遷無法查實而不了了之;
五是我國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關系,以及偵查機關在偵查活動中的這種“完全獨立性”,決定了檢察機關很難深入偵查活動中,對其實施有效的監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謊報警情“搞事情”?后果很嚴重!
2021-02-24黨員受刑法處罰是否都要開除黨籍
2021-02-20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1借條可以打印再簽字嗎
2021-01-13網上投訴能撤銷嗎
2021-01-17公交車司機是否應系安全帶
2021-03-11交通事故訴訟費能否稅前扣除
2021-02-07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0-11-12青州律師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4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因工致亡應該怎么賠償
2020-12-24崗位變動員工是否要簽字
2021-01-23教育金屬于哪種險種
2020-12-08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區別,如何辦理投保手續
2021-01-28廠房失火無保險怎么辦
2021-02-02承包合同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3-04林地承包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3-22返還土地出讓金的相關稅務怎么處理
2021-01-18《土地管理法》對農村土地流轉青苗補償標準有什么規定
2021-03-21非住宅公產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