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人構成窩藏、包庇罪,首先要明知所窩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即行為人已知道被窩藏、包庇的人犯有罪行。在實際執行中,這種明知往往是犯罪的人告知行為人自己犯有罪行,如“我殺了人”,“犯了事兒”,“警察正在抓我”等,否則就不會有接之而來的窩藏、包庇行為。但也有犯罪人并未明講自己干了什么,可是從其言談話語和向行為人提出的要求中,行為人已可明確斷定其犯罪。所以“明知”是一種應當知道的含義。在辦案中,認定行為人是否明知被窩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不能只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而應根據行為人的行為和案件的情況,結合其口供,綜合予以認定。對于行為人確實不知道是犯罪嫌疑人的,就不能認定行為人犯罪。比如犯罪的人謊稱丟了錢,借錢買車票,說兩口子打架不能回家,借住幾天等,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認定行為人有幫助犯罪人隱匿的故意。
構成窩藏、包庇罪包括兩種行為:一是為犯罪人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的行為。這是指將自己的住處、管理的房屋提供給犯罪人或者給予犯罪人錢、物,包括食品、衣被等,幫助犯罪人隱藏或者逃跑,逃避法律追究。二是作假證明包庇犯罪的人。這是指向司法機關提供假的證明來幫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如作假證明表示犯罪人不在犯罪現場等。只要明知是犯罪的人又實施了上述行為之一,就構成窩藏、包庇罪。
構成窩藏、包庇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包括幫助重大案犯逃匿或為其作假證明,使其逃避法律追究,幫助犯罪團伙、集團逃匿或者因其包庇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實際辦案時,要注意查明行為人是否事先與犯罪分子通謀,而包庇犯罪分子。根據法律規定,事先與犯罪分子通謀,幫助犯罪分子逃匿或者包庇犯罪分子的,應以犯罪分子的共犯對待,依照刑法總則關于共犯的規定和犯罪分子具體的犯罪行為所適用的刑法分則的規定處刑,而不按窩藏、包庇罪處罰。這里所說的事先通謀,具體是指行為人與犯罪的人在其犯罪前已共同策劃好,實施犯罪后由行為人負責幫助逃匿或作假證明以逃避法律追究。如某人與他人合謀盜竊,事先商定如案發由其提供隱藏處所,后來他實施了窩藏行為的,應以盜竊罪的共犯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在美容院做整容手術失敗是否屬于醫療事故
2021-02-27惡意轉移夫妻財產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0機動車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后如何賠償?
2021-02-05親子關系如何確認或否認
2020-11-28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1-01-01合同債權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2房產中介費有哪些收費項目
2021-03-18未簽訂勞動合同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17競業限制補償金如何生效
2020-12-26抵押物被另賣他人怎么辦
2020-12-26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理賠超過保險額明年保險會上漲嗎
2021-02-11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法院能否直接劃撥保險賠償金
2021-02-04追尾責任認定保險理賠誤工費
2020-12-25保險投保時須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2無證推車遇事故 保險公司免賠嗎
2020-12-17出口買方信貸保險
2021-02-09復效
2020-11-14把集體荒地寫入家庭承包合同該如何處理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