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賠償凸顯“執行難”
近年來,私家車數量與日俱增,但同時汽車肇事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據公安部門統計,2009年全國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直接財產損失9.1億元。
2009年4月的一天,市民邱某騎自行車沿220國道前行,被同向行駛的范某駕駛的汽車撞入溝內,當場摔死。事故發生以后,范某被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范某賠償邱某家人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等28萬余元。然而,范某僅在判決前支付了70000元,之后便以經濟困難為由拒不支付。由于范某在獄中服刑,其家屬已無支付賠償款的積極性,案件只好中止執行。記者從各基層法院采訪了解到,為應對交通事故賠償,有關部門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和法規,然而這些案件在法院審理完畢后,執行卻遇到十分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判決的內容無法及時得到執行。
交通事故賠償遭遇“執行難”原因有哪些
平陰法院執行局局長蘇*偉表示,最高法《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意見》施行后,交通事故賠償金的計算標準大幅提高,同時規定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由此訴訟案件的標的額提高,大大超出了肇事方承受能力。其次,肇事車主被判服刑入獄或下落不明,其家屬不愿替其承擔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受害方會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肇事車輛上。但由于車輛發生事故時受損嚴重,甚至已接近報廢,法院在拍賣后還要先支付拍賣費及停車費用,余款所剩無幾,申請執行人的賠償款往往無法如愿實現。還有,調查發現許多車主除每年參加強制保險外,沒有參加商業保險,使執行“難上加難”。
應對執行難需“組合拳”
鑒于道路交通事故賠償案件執行難形成的原因不一,各地法院在探討解決此類案件上也做了許多探討。蘇*偉表示,應對執行難題需要“組合拳”。首先是加大訴訟保全和先予執行的力度。案件審理階段要有前瞻意識,依法采取適當措施,做好銜接,對有貶值危險的肇事車輛,在受害方提出申請后,法院應及時采取保全措施或裁定先予執行,為案件順利執行打基礎。其次,完善司法救助體制,放寬救助范圍,擴寬救助基金來源,對經濟困難受害人,及時給予司法救助,防止因受害人得不到及時救濟而引發其他社會矛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協議主要有哪些內容
2021-01-21投訴不處理是否可申請復議
2021-01-27二手房買賣步驟是什么
2021-01-26工程施工工人受傷如何處理
2021-01-27交通事故誤工費怎么算
2021-01-08合同欺詐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02中介買賣房屋風險怎么防范
2021-02-15私人教育機構離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0-11-27員工主動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8辭退實習期員工違法嗎
2020-11-16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私人企業疫情期間要發工資嗎
2021-01-03投保人對被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合同無效嗎
2020-11-17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1-29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超出駕證允許范圍駕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向司機追償
2020-11-24航空公司騙旅客下機改簽延誤應如何理賠
2021-01-24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效力是怎樣確定的
2021-01-16保險公司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