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污罪的間接正犯怎么認定
所謂間接正犯,是指行為人不直接參與犯罪的實行,而是利用與其不構成共犯的他人實行犯罪并對他人的行為承擔完全刑事責任的犯罪形態。間接正犯的特征可以概括為:利用的對象具有特定性;主觀方面具有單獨的犯罪故意;客觀行為方面具有復合性和間接性;承擔刑事責任的獨立性與直接性。
間接正犯是在利用他人犯罪的故意支配下將他人作為實現本人犯罪意圖的工具,而教唆犯是在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支配下以共同犯罪形式實現本人的犯罪意圖。具體而言,兩者的構成要件和刑法評價是不同的。間接正犯情況下,利用者的犯罪故意是單獨的,和被利用者之間不存在共同的故意,具有承擔刑事責任的獨立性和直接性,以其利用他人實施的犯罪定罪,一般應從重處罰;教唆犯情況下,教唆者和被教唆者之間在主觀上已經達到了意思的溝通與聯絡,這是一種共同犯罪的故意,而且被教唆者都是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能和教唆者構成共同犯罪,同時教唆犯沒有自己獨立的罪名和刑罰,按所教唆之罪定罪處罰,一般情況下都承擔輕于實行犯的刑事責任。
二是間接正犯與親手犯的關系。應當肯定親手犯的存在,它與間接正犯關系密切,互為消長。
首先,身份犯。不純正身份犯的情況下,成立間接正犯,不成立親手犯;由法定身份構成的純正身份犯,分情形分別成立親手犯和間接正犯;自然身份構成的純正身份犯,亦分具體情形分別成立親手犯或間接正犯。
其次,目的犯。具有特定目的的人可以利用沒有特定目的的人實施犯罪而構成間接正犯,而沒有特定目的的人是不可能利用他人構成目的犯的間接正犯的,因此,此種情況下的目的犯是親手犯。最后,不作為犯。其消極的不作為實際上就是親手實施犯罪行為,沒有必要利用他人實施犯罪,不存在間接正犯的可能性。
三是間接正犯中的錯誤認定。首先,利用者誤認為被利用者無責任能力,但實際上被利用者具有完全責任能力情況下,對利用者應當以間接正犯論處;其次,利用者誤認為被利用者有責任能力,但實際上被利用者并無責任能力情況下,也應當按照間接正犯來處理。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間接正犯如何認定”的法律內容。由于間接正犯理論與共同犯罪理論的特殊牽連,長期以來,中外刑法學者在對其研究中可謂學說林立、紛爭不休。如果您的情況較為復雜,律霸網為您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歡迎您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改制后的工齡怎么算
2020-11-23怎么界定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06租房如何挑選中介公司
2020-12-28勞務合同可以隨時解除嗎
2021-02-27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保險條款分類有哪些
2021-01-24家庭財產保險理賠程序
2020-11-18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保險公司應賠付被砸日系車
2021-01-10保單的轉讓與質押規定
2021-01-12交強險條例第六條怎么解釋
2020-12-26土地權屬糾紛政府不受理是否可直接提行政訴訟
2020-11-29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15土地轉讓的流程和所需材料是什么
2021-02-04出讓土地轉讓條件有哪些
2021-02-25土地轉讓手續
2021-03-08浙江東陽市農村房子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