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賄罪的概念和構成
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
行賄罪的構成要件是:
1.本罪的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的廉潔性。犯罪對象為賄賂即財產利益。有的學者認為本罪的犯罪對象為國家工作人員,我們認為此觀點不妥。由于行賄與受賄是對向性的行為,既然受賄的犯罪對象為賄賂物,那么,行賄罪的對象與受賄罪的對象是相同的,也應是賄賂物,而不是國家工作人員。國家工作人員只是賄賂物的承受者。
2.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與受賄的形式相對應,行賄也分為兩種情形:一是行為人主動給予受賄人以財物,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行賄人意圖謀取的不正當利益是否實現,均不影響行賄罪的成立。二是行為人因被勒索被動地給予受賄人以財物,如果獲取的是正當利益,不以行賄罪論處,只有行為人獲取了不正當利益,才能構成行賄罪。此外,刑法對于行賄的數額沒有明確規定,但這并不意味著行賄罪的構成沒有數額上的最低要求。如果行賄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給予國家工作人員少量財物,又不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則不能按行賄罪處理。
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是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為本罪的主體。
4.本罪的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即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所謂不正當利益,既包括非法利益,也包括違背政策、規章、制度而得到的利益。前者如為了偷稅而向稅務人員行賄,后者如不具備升學、提干、就業等條件的人,得以升學、提干、就業。行為人是否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是區分本罪與非罪界限的重要標志。
(二)行賄罪的認定
1.經濟往來中行賄罪的認定。按照刑法第385條第2款的規定,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罪論處。
這兩種形式的行賄罪與一般行賄罪在構成要件上有以下區別:
(1)必須是在經濟往來中,如簽訂、履行合同和進行商品交易活動的過程中;
(2)必須是違反了國家的有關規定。
(3)必須達到一定的數額。至于具體的數額標準,有待司法解釋加以明確。
2.行賄與贈與的界限。二者的界限主要在于:
(1)目的、動機不同。行賄是行為人為了使對方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謀取不正當的利益;饋贈行為則是為了增加親友的情誼,不是以財物收買權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庭暴力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08道路交通事故十級傷殘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0-11-12合伙財產質押的主管機關是誰
2021-02-12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房屋抵押貸能申請延期嗎
2021-02-02多人居間合同怎么簽才有效
2021-01-29哪些財產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學生周六溺水身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0停薪留職員工還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單位給員工調崗應該怎么做
2021-01-23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找壽險公司索賠有哪些手續,索賠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分析
2021-03-15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藥品超出保險條款范圍 法院判決保險公司賠償
2020-11-24車子被撞對方全責,保險公司不賠應該怎么辦
2020-12-02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