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征】
1.并不是所有的單位都能構成單位受賄罪,本罪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侵害的客體也就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職務行為的廉潔性。
2.客觀方面表現為,一是在行為方式上表現為積極的作為,利用職權為他人謀利益,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二是在經濟往來中,在帳外暗中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手續費。其三、主觀故意,是經單位決策機構的授權或者同意,由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表現出來的,而不是單位中某個人的意志。
【構成要件】
單位受賄罪中是否存在共同犯罪?有種觀點認為,刑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共同犯罪是指兩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p>
在刑法中人一般指“自然人”,并不指“法人”,則單位犯罪沒有共犯。
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我國刑法在總則第30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和人民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刑法雖然沒有對單位共同犯罪作出單獨的規定。但刑法理論普遍認為,二個以上的單位或者一個單位與一個自然人也可以構成某些犯罪的共同犯罪。因此,單位受賄中共同犯罪是客觀存在的。
單位受賄罪共同犯罪的構成要件有三個:
1.犯罪主體必須是一個單位與另外一個以上的單位或者自然人。在單位受賄罪共同犯罪中,作為主犯的單位必須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而對作為從犯的單位或者個人的主體資格并無特別限制,只要其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即可。
2.客觀方面必須具有共同的犯罪行為。共同犯罪行為是共同犯罪單位(自然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基礎。共同犯罪行為并不完全是相同的犯罪行為,還包括對犯罪行為的分工和合作。單位受賄罪客觀方面的表現是為他人謀利和收取財物,因此,在共同犯罪中參與單位受賄行為的單位(自然人)必然有其中一種行為。而這種犯罪行為指向的客體必然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其三、主觀方面必須具有共同的受賄故意。單位受賄作為一種故意犯罪,反映的是單位的意志,但表現卻是其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或其他責任人員的意志。另外,在構成單位受賄共犯的單位之間,往往存在著業務、人事或經濟上的制約關系,從犯單位的意志往往會受到主犯單位意志的影響,甚至有時倆者重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認購協議可不可以繼續履行合同的依據
2020-11-17民法典如何規定父母離婚后的父母子女關系
2021-02-19財產保全后賬戶可以有資金往來嗎
2021-02-27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0集資房新房出售有什么問題
2021-03-19贍養老人能否以提供住房為準
2020-12-09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產品責任法律了解
2021-03-08再保險合同的分類具體有哪些呢
2021-03-22自殺保險公司理賠多少
2021-02-12保險銷售行為現場應當同步錄音錄像嗎
2020-12-16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企業財產保險合同指的是什么
2021-01-11對保險法適用范圍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4責任保險種類有哪些
2021-01-26保險公司修車理賠期限是多久
2020-11-28土地出讓金按照什么標準收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