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賄賂犯罪的新特點(一)賄賂犯罪的形式新1.賄賂媒介物新。改革開放以來,權錢交易的形式和手段不斷翻新,賄賂的媒介物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出現新品種。除了典型的金錢交易外,一開始時是送收食品、衣服等日常生活資料,再后來是送收彩電、冰箱等高檔生活資料,接著是送收鋼材、電腦等生產資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生產要素參與社會分配,股權、股份、股票等資本性生產要素也成了權錢交易的新鮮媒介物。2.行賄犯罪的主體在泛化。社會中的許多人雖然痛恨腐敗,但是自己辦事時,為了快捷或者取得更多的競爭優勢,首選就是賄賂那些有權者,呈現出每個受賄者背后都有一大批行賄者的局面。3.商業賄賂的行為方式呈現出新的變化。從法理上講“凡是以賄賂促成商品交換,無論賄賂的具體形式是什么都屬于商業賄賂行為”[1]。4.影響力交易盛行。利用本人實際影響力或者想象中的影響力,來為相關人行賄或者索賄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增多,因為相應的行為并不能為我國刑法所規定的斡旋受賄罪所包括,而在現實中盛行。(二)賄賂犯罪的空間新1.賄賂的地域新。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賄賂的廣度也隨之加大,出現了跨國公司跨國賄賂的問題、中國公司海外賄賂的問題、國外政府性機構及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派駐在我國的人員賄賂等問題。2.賄賂犯罪的邊界“新”。市場經濟在社會中確立了自身的權威,也必然影響到刑事領域,比如商業慣例與商業賄賂之間的關系,現實中有時很難區分這兩者的邊界。賄賂犯罪的邊界,已經遠不同于計劃經濟時代,大量邊緣職務犯罪的存在,使得罪與非罪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其給社會帶來的危害越來越不可估量。3.行賄者的道德底線不斷創新低。“性賄賂”、“賭博賄賂”,甚至出現了“殺人賄賂”。在行賄的菜單中,不僅將自己的財物及財產性的利益作為賄賂的媒介,甚至將自己的人格與尊嚴,也作為了賄賂的媒介物。這樣的道德底線的降低,也使得賄賂對于社會的危害性,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甚至體現到了社會治安領域。賄賂對于社會的危害性呈現出全方位的特征。(三)打擊賄賂犯罪的非理性化1.犯罪黑數大,打擊賄賂犯罪呈現或然化的現象。賄賂犯罪屬于一種對合性的犯罪,賄賂使得行賄與受賄方均能獲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利害的關聯,使得賄賂犯罪的告發機制十分微弱,同已經受到打擊的賄賂犯罪相比,犯罪黑數巨大。2.打擊賄賂犯罪呈現出非理性的重刑化傾向。懲治賄賂犯罪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實現刑罰的一般預防功能。但是,賄賂犯罪的滋生態勢使得刑罰的預防功能趨于失效,其突出表現在行業腐敗及行業監管機構被俘獲現象嚴重。賄賂犯罪呈現出比較明顯的行業化的特征,比如交通局(廳)長收受賄賂的問題、房產局(廳)長收受賄賂的問題呈現出大面積泛濫之勢。由于刑罰對賄賂犯罪的預防功能趨于失效,事實上做不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于是就通過加大對被發現的賄賂犯罪的打擊力度,來實現管理國家、安撫百姓的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重刑就成為對賄賂犯罪進行判決的重要依據,也成為普通公民的強烈愿望。3.打擊賄賂犯罪的力度與賄賂罪的適用范圍成反比。反思二十多年的反賄賂立法,我們發現1979年以來,我國反賄賂犯罪立法方面呈現出兩個特征:一是刑罰的力度越來越大,從1979年《刑法》的行賄最高刑為有期徒刑三年到1997年《刑法》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法律不可謂不嚴厲;二是刑罰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小,從1979年《刑法》只要行賄就構成犯罪到1997年《刑法》規定只有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才構成犯罪。行賄的處罰力度越來越大,看起來響應了世人反腐敗的要求,但是刑罰適用的范圍越來越狹窄卻是一種實際上對于犯罪的放縱,正是因為“不正當利益”的認定困難,使得一大批行賄者在享有行賄利益的同時全無行賄的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內過錯賠償最新規定是什么
2021-01-28沒收程序由中院管轄嗎
2021-03-14一審解除財產保全二審可以再申請嗎
2021-01-12六盤水計量糾紛仲裁檢定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31企業經營不善降薪是否違法
2020-11-30因公殉職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9商場受傷有賠償嗎,商場受傷賠償金額怎樣來定
2021-01-09學生在學校得了重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9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不正當經營行為有哪些
2020-12-31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公司倒閉簽約新公司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30試用期不合格也不肯離職怎么辦
2020-11-18員工工傷身亡家屬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2-15飛機停飛延誤險賠償標準
2021-03-05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指的是什么
2021-03-01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只能在當地購買人壽保險合同嗎
2020-12-31人身故了保險公司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1-01-26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本案車輛受損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