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遷糾紛是指在房屋拆遷時,被拆遷人對拆遷補償、拆遷安置條件、拆遷的過渡期限等不滿意,或拆遷人進行非法拆遷而發生的糾紛。在司法實踐中,常常會因拆遷本身或者房屋補償以及安置問題提起訴訟。那么房屋拆遷糾紛提起訴訟的兩種方式是什么?本文整理了相關法律條文與知識,為您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關于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受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案件問題的批復》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后,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的,未經行政機關裁決,僅就房屋補償、安置等問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p>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約定拆遷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合同,依法成立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協議或者履行協議不符合約定的,按照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有以下兩種情形。其一,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訂立后,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搬遷期限屆滿后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其二,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后,且拆遷當事人之間沒有達成仲裁協議的,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二、關于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問題
一旦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都應當經當事人申請,先由同級拆遷管理部門裁決。只有經行政裁決后,當事人仍不滿意的,方可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裁決是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
實施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裁決的內容是條例第13條規定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內容。
任何一方當事人或者與行政裁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裁決不服的,都可以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根據行政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對行政裁決的事實認定、行政程序、法律適用、有無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等進行全面合法性審查。
律霸小編為您整理這篇文章,希望能更好的幫助您了解關于房屋拆遷糾紛提起訴訟的兩種方式的法律知識,歡迎瀏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主債務未償還抵押合同能否解除
2020-12-17網絡購物合同怎樣交付
2021-01-19私自捕殺野生動物如何處罰
2021-01-27公職人員掩蓋違法執法如何處罰
2020-12-28什么是帶有欺騙性的商標,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4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5打人者派出所怎么處理
2021-01-27怎樣打離婚官司,律師怎樣協助調解離婚
2021-03-17夫妻沒有領結婚證小孩歸哪方撫養
2020-12-25要約失效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10事業編會被辭退嗎
2021-03-02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普通員工簽勞動合同注意什么
2021-02-21建筑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3飛機延誤賠償哪里領
2020-12-02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保險金賠付可否根據約定由第三人代為履行
2020-11-12家用車擅改運營,保險公司是否能拒賠
2020-12-21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確定的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