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職罪和瀆職罪的區別是什么
第一、行為人主觀目的差異。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謀求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是國家公務員的根本行為目的,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由于水平和經驗的原因出現差錯,是好的動機導致了差的結果。如在改革探索中,在法規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試驗和嘗試過程中出現行為與本地區、本單位具體情況的不盡協調,造成目標的不能圓滿實現,屬于失誤的范疇。國家公務員的行為目的常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而發生動搖或偏離。這種動搖或偏離,為失職提供了思想基礎。
第二、行為人的作為表現不同。
作為是指人的積極行為,在失誤、失職、瀆職現象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行為人的作為表現各不相同。失誤發生于作為過程中。履行職務的作為是指行為人以積極的活動,使自己所在崗位、職位的工作目標得以實現,義務得以履行的行為。這種作為具有積極的特征,是實現工作目標、履行義務的積極行為。作為不等于成功。在履行職務的作為過程,由于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影響,導致調查、計劃、決策、執行中的不適當、不周密,造成損失或影響,是積極履行職務中的失誤。
失職源于不作為。履行職務中的不作為指國家公務員依據法律法規賦予的權力,在其崗位、職位上應該履行、并且能夠履行的義務而不履行。此種不作為具有消極的特征。由于行為人應做、能做,而不做,導致情況的失察,謀劃的失策,指揮的失機,造成危害性后果,是嚴重不負責任情況下的失職。
瀆職是與其履行職務行為相悖的作為。處于一定崗位、職位的國家公務員,必須履行相應的法定義務。行為人超越了法規政策的規定,產生與其必須遵守的法規政策相沖突的行為,就是做了公務員不應做,不允許做的事,是與其應履行義務相反方向的作為。由此而導致對管理社會,發展經濟的破壞、干擾和消極影響,產生危害性后果,是逆向作為的瀆職。
第三,客觀條件影響程度區別。
國家公務員履行職務也是在一定的客觀環境中從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必然要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區分行為人的責任性質,必須緊密聯系客觀條件的作用程度進行考察。自然界的災害性天氣、國際關系的急劇變化,國家法規政策的調整,意外事故等不可抗拒力所造成的危害性后果,是行為人無論做何種程度的努力都無法避免的,不應認定行為人的責任。有時客觀條件雖然不具有不可抗拒力,但需要行為人做出超常規水平的努力,才能減輕或避免,此種情況下發生的危害性后果,行為人只能承擔失誤的責任。有許多可能導致危害性后果的客觀條件是顯而易見的,是行為人正確地履行所在崗位、職位的義務就可以減輕或避免的,此種情況下,應減輕而未減輕,能避免而未避免,行為人則應承擔失職的責任。
第四,后果的危害程度區別。
后果的危害程度是區分行為人責任的重要依據。同樣是履行職務中的疏忽大意,由于后果的危害程度不同,其責任性質和程度可有所區別。危害程度輕微的可視為失誤,不追究行為人的責任。危害程度嚴重依據黨紀、政紀規定可以追究紀律責任的,屬于失職。危害程度特別嚴重,觸犯了國家法律,且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屬于瀆職。依據后果的危害程度,追究當事人的紀律和法律責任,中紀委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均有明文規定。
實際中兩者的區別還是比較大,因此我們要弄清楚到底屬于哪個罪名,才能進行正確的法律訴訟。如果您咨詢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現留置權后需抵扣費用嗎
2021-01-04斷絕了父子關系還要給贍養費嗎
2021-03-12江蘇對54家機構停止委托司法鑒定,超期怎么辦
2021-02-13家庭婚姻矛盾鬧事謾罵侮辱的離婚處理
2020-12-20保管人要履行的保管義務是什么
2020-12-25強拆住宅是非法侵入罪嗎
2021-02-12實習期離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1-01-04實習期企業解聘員工怎么補償
2020-12-24社保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6建工險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1-01-15人身保險合同主要采取的限制是怎么樣的
2020-11-082013年7月起 湖北省宜昌市城區參保單位啟用新繳費基數
2021-01-28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2-02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0-11-10保險合同簽定后能換被保險人嗎
2020-11-18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
2021-02-05主張拆遷補償利益有時效要求嗎
2020-12-07怎樣選擇拆遷安置房屋才不會后悔
2020-12-03寧波拆遷安置房如何辦理過戶手續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