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逮捕后退賠有作用沒有
詐騙罪是刑事犯罪,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違法所得應當追繳、退賠,受害人有權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對方返還詐騙的財物。
《刑法》第六十四條【犯罪物品的處理】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刑事訴訟法》第99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財產。
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由于這種行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靜甚至“愉快”的氣氛下進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識較差,較易上當受騙。
雖然詐騙行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一些共同的特征把握這些特征予以防范,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誤入歧途、落入圈套的。更何況很多騙子的手段并不見得很高明,受騙的主要原因還是出于受害人本身。一般說來,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意識,是詐騙分子之所以能輕易得手的關鍵。通常,下面幾種不良心理意識易被詐騙分子利用:
(1)虛榮心理;
(2)不作分析的同情、憐憫心理;
(3)貪占小便宜的心理;
(4)輕率、輕信、麻痹、缺乏責任感;
(5)好逸惡勞、想入非非;
(6)貪求美色的意識;
(7)易受暗示、易受誘惑的心理品質等等。
以學生為例
1、思想單純,分辨能力差
很多同學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有“十年寒窗”的經歷,與社會接觸較少,思想單純;對一些人或者事缺乏應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問底的習慣,對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詐騙分子有可乘之機。
2、同情心作祟
幫助有困難的人,這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幫”一個不相識或相識不久的人,這是很危險的。然而遺憾的是,我們有不少大學生就是憑著這種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憐憫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稱走投無路急需幫助的“落難者”,往往就會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蒙蔽,繼而“慷慨解囊”,自以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騙子設下的圈套。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
每個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關鍵是要了解對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學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幫忙”時,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對于對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惟命是從,很“積極自覺”地滿足對方的要求進而鑄成大錯。
4、貪小便宜,急功近利
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點。很多詐騙分子之所以屢騙屢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不良心態。受害者往往是為詐騙分子開出的“好處”、“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為可以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和好處,見“利”就上,趨之若鶩,對于詐騙分子的所作所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調查研究,最后落得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可悲下場。
詐騙金額的 追繳是有關辦案人員問題解決的重點,因為詐騙案件一般情況下涉案人員較多,所以自己要學會合理的進行提請,這樣自己的利益維護才會有著重要的保障,但是具體的問題處理,會存在一定的時間停滯期,所以自己要耐心的等待。
什么是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犯詐騙罪應當如何處罰?
集資詐騙中的擔保人應負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孩子傷害了別人,父母是否承擔責任?
2021-03-15實用新型專利是不是沒什么用
2021-02-08監察機關留置最長期限
2020-11-30監獄假釋以后多久出獄
2020-11-17彩禮錢屬于女方個人還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30新婚姻法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3-24法院如何強制執行
2020-12-28人傷事故出院后先去交警大隊還是保險公司
2021-01-12行政案件立案后可以撤銷嗎
2021-01-23工會委員能否無故解除合同
2021-02-14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遲到可以辭退嗎
2021-03-15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人身意外傷害險知識詳解
2020-12-31旅游保險的保險項目具體有哪些呢
2020-12-14肇事司機自己被撞 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3-02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意外傷害保險多少錢,有什么特點
2021-02-19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