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國后土地使用制度發生了什么轉變?
建國后土地使用制度的轉變是:由建國前的土地私有制轉變為建國后的土地公有制。我國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性質,屬于社會主義土地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的,絕不是要改變城市土地的國有性質,而是要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消除傳統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種種弊端,建立起一套既有利于鞏固和維護城市土地國有制、又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型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
二、改革以前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城市土地的使用基本上沿用這種單一的無償劃撥方式。城市土地的無償行政劃撥是指由用地單位提出用地申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用地單位繳納土地補償費、勞動力安置費等費用之后,將該幅土地無償交付其使用的行為。城市土地劃撥的無償主要體現在土地所有權收益方面,但并不是完全沒有成本,即土地使用者無須向土地所有者——國家支付土地使用代價,但必須支付有關的成本費用(主要包括補償費、安置費、拆遷費等)。所有權收益本質上是地租,與用地成本不同,兩者不可以混淆。對于這一點,直至今日,在實際工作中仍有不少人是認識不清的。這一制度的特征是:
(1)劃撥手段的行政性。土地的劃撥首先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再由同級土地管理部門負責實施。
(2)使用的無限期性。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沒有使用期限。
(3)土地使用的無償性。使用劃撥土地的單位既不用繳納租金,也不承擔稅賦。
(4)土地使用權的無流動性。土地經劃撥使用后,土地的所有權與使用權發生分離,但土地使用權禁止買賣和流轉,也就是說,禁止土地使用權的交易行為。
我國的土地使用制度經過了多次的改革才形成了目前《土地法》中規定的制度,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我國的土地是屬于公有的,城市土地的所有權屬于國家,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屬于農民集體,公民可以依據相關的規定取得土地使用權,并從事相關的土地開發,但不能獲得土地所有權。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新動向是什么?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程序是怎樣的
耕地土地使用證丟了怎么補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資企業股權轉讓程序是什么
2021-03-18行政協議關于賠償的相關法規是什么
2020-12-18法律如何規定溢價收購
2020-12-11國際商事仲裁協議獨立性的理解與適用
2020-12-09實用新型專利有效期
2021-02-15《稅務行政處罰管理暫行辦法》及北京市崇文區地方稅務局實施意見
2020-11-11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有沒有效
2021-02-2580歲能拿多少贍養費
2021-03-14筆跡鑒定是否有權知道結果
2021-02-13哪些人需要自行回避,應該提供什么材料
2021-01-03中國保監會的主要職責是什么
2020-12-19談法人型聯營合同終止后續法律問題的處理
2020-11-16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保險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則是什么
2021-01-21保險合同怎樣才能成立
2021-01-14第一受益人參加訴訟的法律有什么作用
2020-12-20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的?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