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第一受益人參加訴訟的法律有什么作用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20 · 294人看過

【裁判要旨】船舶保險中關于第一受益人的特別約定條款應認定為有效,但該第一受益人并非保險法中的受益人,而屬于合同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合同法中的第三人的法律地位決定了第一受益人在保險合同糾紛中的訴訟地位,第一受益人不能以原告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身份參加保險合同之訴,只能以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

2013年6月4日,原告華洋公司對被告北海人保公司提起訴訟稱:2011年4月16日,原告為所其屬的“鑫源順6”輪向被告投保全責、全損險,投保價值和投保金額均為1800萬元,保險期限為12個月。同時,原告還投保了附加險,包括船東對船員責任險、四分之一附加險。2012年2月18日,“鑫源順6”輪在泉州灣海域發生事故而沉沒,造成船上9人死亡、1人失蹤和巨額經濟損失,至今船舶尚未打撈。事故發生后,原告多次請求被告理賠,均遭拒絕,故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向其支付保險賠償金1800萬元。

2013年6月24日,農村信用社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以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身份參加本案訴訟,并訴稱:原告于2009年4月15日與農村信用社簽訂借款合同,向農村信用社借款1200萬元,并以“鑫源順6”輪作為抵押。借款合同約定,原告需對抵押物進行保險,并指定農村信用社作為第一受益人。后原告投保的船舶保險合同中也特別約定了農村信用社為第一受益人。現該筆貸款已經逾期,原告并沒有按時歸還。“鑫源順6”輪已經沉沒,被告應依法支付保險賠償金。由于農村信用社系第一受益人,故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將包括貸款本金以及利息在內的保險賠償金支付給第三人。

對于農村信用社提出的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本案訴訟的申請,廈門海事法院認為,雖然農村信用社是案涉保險合同背面所特別約定的第一受益人,但根據合同法第

六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6條的規定,只追加農村信用社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本案訴訟,不同意追加農村信用社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

2013年l2月19日,經法院組織調解,本案當事人自愿達成調解協議,本案調解結案。

近些年來,我國保險公司簽發的沿海、內河船舶保險單往往包含有第一受益人的特別約定條款,而且類似條款在車輛保險中也比較常見,但我國保險法并不存在第一受益人的概念,且只在人身保險中規定了受益人制度,而財產保險中無受益人的相關規定。因此,在類似船舶保險這種財產保險合同中約定的第一受益人條款到底具備什么樣的法律效力,值得深入探討。

一、第一受益人條款的成因分析根據實務考察,船舶保單中第一受益人條款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情形:

(一)第一受益人條款的形成主要與船舶融資活動有關。船舶常用作抵押物向銀行貸款,但船舶航行的風險高,所以銀行在簽訂借款合同時一般都要求抵押船舶必須保險。同時,銀行還要求船舶抵押人出具抵押承諾書,要求在該船舶的保險合同中將銀行特別列為第一受益人,希望如果抵押船舶滅失或遭受損失后,能作為第一順序的債權人優先受償,從而降低貸款風險,提高銀行貸款資金的安全系數。

(二)第一受益人條款的形成還可能與船舶的特殊經營模式有關。在實踐中,船舶常常出現名義所有權與實際所有權分離、船舶所有權與船舶經營管理權分離的情形,由于保險利益原則的限制,從而可能造成被保險人和實際要求領取保險金的主體不同。譬如,在船舶掛靠經營活動中,投保人是實際所有權人,但根據保險利益原則,保險公司一般只會接受由登記的船舶所有權人即被掛靠的公司作為被保險人,實際所有權人為了將來能優先于被保險人獲取保險理賠金,在投保時則會要求保險公司將自己列為第一受益人。

可見,船舶保險中設置所謂的第一受益人條款,主要是根據投保人的要求,試圖通過特別約定使得該受益人在將來發生保險事故時排在第一序位受領保險金。我國法律上并無第一受益人的概念,所謂第一受益人條款實際是順應保險實務而創設的。

二、第一受益人條款的效力審查

(一)受益人條款能否存在于船舶保險中。

保險法中的受益人是一個特有概念,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這不同于民法上或者平時生活中所稱的受益人。依保險法的條文解釋看,受益人只是存在于人身保險合同中,財產保險合同并不適用也不存在這一概念。因此,不能簡單地從人身保險合同中可以設定受益人來推定在財產保險合同中也可以設定受益人。

實際上,對于財產保險能否設置受益人,學界長期存在否定說和肯定說兩種觀點。筆者認為,保險法中有關人身保險規定的受益人制度和財產保險實務中設置的受益人,二者具有不同的內涵。人身保險的受益人是替代已經死亡的被保險人受領保險金,而財產保險設置受益人是為了讓其他主體先于被保險人受領保險金。因此,無論否定說還是肯定說,如果將財產保險的受益人等同于人身保險的受益人來討論都是欠妥當的。人身保險設置受益人制度主要適用于以被保險人死亡為要件的保險事故,一旦被保險人死亡后,合同約定的受益人可以及時向保險入主張賠償,同時也可以避免在被保險人的若干親屬之間產生誰來請求保險賠償金的爭議。可見,保險法在人身保險中設置受益人完全是考慮到被保險人死亡這一特殊情形。如果未發生被保險人死亡的保險事故,譬如意外傷害或者疾病等,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條款實際并無任何意義,因為此時有權請求保險賠償的仍是被保險人本人,受益人不能取代或者先于被保險人獲得保險賠償。財產保險針對的是被保險人的財產性利益所作的保險,保險事故的發生不以被保險人死亡為要件,因此不可能發生人身保險中的類似情況,在法律上確實沒有必要設置受益人。但是,財產保險在立法上未確立受益人制度,不代表實踐中沒有這種需求。根據契約自由和權利自由處分原則,投保人當然可以將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受領保險金的權利讓渡給第三人行使,第三人由此獲得該保險金不屬于不當得利,該讓渡行為也并未違反保險法的損失補償和禁止得利原則,因為第三人受領保險金后,其效果相當于被保險人已受領了該保險金。綜上,實踐中財產保險合同約定受益人條款,并不違反保險法的基本原則,只是不能將該受益人理解為保險法中規定的人身保險的受益人,而是保險人與被保險人特別約定的向其他主體履行保險賠付義務的第三人,應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來調整。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合同無效的五種情形,船舶保險中有關受益人的約定并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也不屬于合同無效的其他情形,該約定應視為有效。

(二)第一受益人在船舶保險合同中的法律地位。

對財產保險中約定的受益人的法律地位,理論上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為“債權轉移說”,認為被保險人將保險金請求權轉移給第三人,第三人因受讓被保險人的保險金請求權而成為受益人。第二種觀點為“第三人利益合同說”,認為當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指定第三人為受益人時,屬于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該第三人即為受益人,有權根據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的指定從保險人處受領保險賠償金。④針對該兩種觀點,筆者認為:

1.“債權轉移說”解釋了受益人的權益來源,但忽視了投保人設立被保險人之外的主體作為受益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容易造成司法實踐的法律缺失和適用混亂。根據債權轉移的理論,債權轉移后,原債權人脫離債權人的地位,而新的債權人繼承其地位并取得同一債權。然而,船舶保險中約定第一受益人顯然不是為了要取代被保險人的地位,而是為了讓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獲得保險金,被保險人并不因此喪失保險金請求權。可見,被保險人并未將其保險金請求權因第一受益人的約定而轉移給第三人,故此觀點不妥。

2.“第三人利益合同說”相對合理地解釋了第一受益人的法律地位。船舶保險中約定的第一受益人屬于投保人在保險合同中指定的享有保險金權益的第三人,符合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情形。但是,第三人利益合同在理論上存在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指債權人為第三人的利益與債務人訂立合同,至于第三人是否有對債務人的直接給付請求權則在所不問。這種合同也被稱為不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或非純正第三人

利益契約或經由指令而為交付合同。狹義的第三人利益合同,僅指真正的第三人利益合同,即第三人依債權人與債務人約定取得合同債權,并享有向債務人直接給付請求權的合同。狹義的第三人利益合同讓合同之外的第三人取得合同債權,并直接、獨立地取得請求權,這是對合同相對性原則的突破。②船舶保險中的第一受益人屬于廣義還是狹義上的第三人,對其享有的權利內容具有重大影響,一般可以從合同目的、法律規定等方面來判斷。

首先,從合同目的及當事人意思分析,投保人設立第一受益人,大部分是基于貸款需要,無奈之下向銀行出具抵押承諾書并將該銀行列為第一受益人,也有部分投保人將作為實際所有權的自己設為第一受益人。因此從合同目的和當事人意思來看,投保人有時可能希望賦予受益人獨立的請求權,有時并不希望賦予受益人獨立的請求權,而保險人一般并不關心誰來請求保險金,所以對于投保人提出的第一受益人特別約定條款并不反對。

其次,從法律規定分析,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四條規定了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情形,船舶保險的第一受益人應適用該條規定。不過,該條款是否確立了第三人獨立的請求權,理論界一直爭論不休。有學者認為,合同法第六十四條在條文表述上沒有明確規定第三人享有直接請求權,但從參與合同法立法學者的主張看,該條的本義是要賦予第三人根據債權人和債務人的約定向債務人主張債權的權利。③如果第三人未取得請求權,則不是真正的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④然而,我國司法機關對此卻認為,司法實踐應嚴格遵循合同相對性原理,一般不承認涉他合同中的第三人享有獨立的請求權,第三人只是債權人的履行輔助人,只有在某些單行法中存在特別規定時,第三人才能享有直接請求權。⑨因此,在合同法未予明確或者保險法等相關法律針對財產保險的受益人未作出特別規定之前,當前審判實踐應按照司法機關的意見來確定合同法第六十四條項下的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從而認定該受益人對債務人不享有獨立的請求權。即便是當事人設立該受益人的目的是賦予受益人獨立請求權,也因違背合同相對性原則而不予認可。可見,船舶保險中的第一受益人屬于當事人約定的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中的第三人,只享有保險金受領權,而不享有履行請求權。

三、第一受益人所處的訴訟地位

(一)第一受益人如何參加訴訟?

保險事故發生后,當被保險人撇開第一受益人而單獨對保險人提起訴訟主張保險賠償時,第一受益人是否應參加訴訟以及以何種身份參加訴訟,這取決于其法律地位。根據前述分析,由于我國司法實踐并不認可合同法第六十四條中的第三人享有直接請求權,該第三人只能根據合同的約定受領債務人的給付,所以第一受益人不能以原告的身份對保險人或者被保險人提起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6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案情可以將合同法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規定的第三人列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但不得依職權將其列為該合同訴訟案件的被告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所謂具體案情,主要就是審查該受益人是否與案件的審理結果有利害關系。如果該受益人只是純粹的履行輔助人,與當事人一方沒有利害關系(如債權債務關系)的,原則上不應追加其為無獨立請求第三人,而可以作為證人。由此可見,船舶保險中的第一受益人最多只能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如果第一受益人主動申請以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鑒于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地位相當于原告,法院不應準許。

(二)第一受益人參加訴訟的法律意義。

有學者提出質疑,如果法院只能追加第一受益人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那么合同法第六十四條就實際淪為一個無實質意義的規定,第一受益人的合法利益也就不能得到保障。對此,筆者認為:首先,對船舶保險第一受益人的訴訟身份只能在現有的法律框架內予以認定。合同法第六十四條在條文表述上未明確賦予第三人對債務人享有獨立的請求權。在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秩序尚需完善、民眾法律意識有待提高的今天,對第三人利益合同保持一種審慎的態度是妥當的。如果允許第三人有權直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不僅

會對普遍形成的合同相對性原則構成沖擊,還可能引發市場交易秩序的混亂。其次,第一受益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有利于其在訴訟中督促保險人和被保險人按照原約定的履行方式向第一受益人給付保險金。然而,實踐中大多數情況是被保險人違反了之前讓第一受益人受領保險金的承諾,而是要求保險人直接向被保險人賠付。第一受益人往往就此提出異議,堅持保險人應按約定向第一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對此,應這樣理解: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支付保險金屬于合同的履行,而被保險人要求保險人向自己賠付,實際等同于被保險人撤銷了第一受益人優先受領保險金的地位,但因為被保險人受領保險金本身也屬于合同約定的履行方式的一種,因此被保險人請求向自己賠付保險金不屬于合同履行方式的變更,不需要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協商一致,只需將通知發給保險人即可。當然,前述是指被保險人和投保人為同一主體時的情形,如果二者不一致,被保險人撤銷第一受益人優先受領保險金的地位必須獲得投保人的同意,因為第一受益人是由作為保險合同當事人之一的投保人指定的。可見,被保險人有權要求保險人直接賠付給被保險人,保險人也不用擔心就此會對第一受益人產生責任,因為第一受益人條款并不能使該受益人獲得對保險人的直接請求權,同時也就不會產生保險人對該受益人的合同義務。這樣的話,雖然第一受益人針對被保險人直接要求賠付提出的異議可能不成立,但其可以另案提起船舶抵押借款合同之訴并就保險金申請財產保全。再次,第一受益人提出的異議不能成立,一方面意味著其無法實現當初要求投保人將該條款列入保單中而優先獲得保險金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表明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違反了對所謂的第一受益人在訂立抵押借款合同之時的承諾,第一受益人有權就此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因此,雖然船舶保險中第一受益人條款產生的法律效力有限,但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追加第一受益人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仍有法律意義,有助于該受益人及時知曉保險事故的發生,并在訴訟中敦促被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要求保險人向該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如果第一受益人的地位在訴訟中被撤銷,該受益人可以及時對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提起違約之訴,并申請對保險金進行財產保全。

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最主要的特點和最突出的價值在于賦予第三人獨立的請求權,這樣可以充分實現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對私法交易秩序的維護和效益的最大化。如果將來我國合同法明確了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的履行請求權或者保險法在財產保險中特別規定了受益人制度,必然會對船舶保險中第一受益人條款的效力產生極大影響,其受益人的法律地位及訴訟地位也會發生巨大變化。相應地,被保險人的地位及其權利會因此而被削弱,特別是在作為第三人的受益人表示接受合同權利后,為保護其信賴利益,當事人就不得再隨意變更或撤銷其權利和地位了,第一受益人不僅可以請求保險人直接向其賠付,而且被保險人也只能請求保險人向第一受益人賠付,此時第一受益人條款才可能真正實現讓第三人優先獲賠的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楊陽

楊陽

執業證號:

13201201711483189

江蘇新高的律師事務所

簡介:

教育背景:北京師范大學,碩士 主要從事民事訴訟業務,從業以來代理多起房產糾紛、婚姻家事糾紛及侵權糾紛等案件。近兩年作為市場監管局法律顧問,為市場監管執法及行政處罰事項中疑難復雜問題提供法律意見,在此過程中對大量典型問題進行歸納匯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楊陽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寿县| 扶余县| 汉寿县| 连江县| 循化| 吴江市| 建平县| 从江县| 泽普县| 邳州市| 宁波市| 云安县| 浦北县| 芮城县| 二手房| 肃宁县| 滕州市| 同江市| 浏阳市| 泸州市| 庆元县| 会同县| 叙永县| 宁陕县| 镇坪县| 黄龙县| 隆德县| 宜丰县| 嵊泗县| 新巴尔虎左旗| 林州市| 大兴区| 桐柏县| 三原县| 日土县| 通海县| 滕州市| 辰溪县| 兰州市| 仁化县| 河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