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1.實際認識和認識能力相分離。
2.應為行為和實際所為不一致。
3.主觀愿望與客觀效果相矛盾。
構成要件
1.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有過失心理
2.行為必須發生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從刑法分則的規定看,這些結果一般都是較為嚴重的結果。刑法第330條和第332條除外
3.必須有處罰該類過失犯罪的分則性明確規定。
性質
1.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2.過失犯罪行為本身是錯誤行為,即屬于不適當的、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為。
3.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才將其規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效果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勞動監查,勞動監察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31行政復議機關辦案流程
2020-12-13雇傭關系確立的條件
2020-11-28勞動爭議管轄權異議上訴狀
2021-01-13有限合伙企業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3-13買賣二手房違約法院調解要多長時間
2021-02-16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如何分割夫妻財產
2020-11-27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勞動合同變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2勞動保護的措施有哪些
2021-01-05輕資產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23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保險公司賺錢的方式是什么
2020-12-1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參保單位有什么義務
2020-11-15疾病保險是否可以包含生存保險責任
2020-11-09保險合同怎么簽才算成立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