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農村土地什么時間 承包的?
土地承包從1997年開始農村第一輪土地承包從1983年前后開始到1997年止。2002年頒布的農村土地承包法進一步明確規定,承包期為15年,耕地的承包期為30年,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不變,土地承包就涉及到土地承包經營權。反映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農村承包經營關系的新型物權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
概念特征編輯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下簡稱為“承包經營權”)是反映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農村承包經營關系的新型物權。民法通則規定了公民、集體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第80條第2款、第81條第3款)。承包經營權就是承包人(個人或單位)因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或其他生產經營項目而承包使用、收益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的土地或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的權利。其特征在于:
第一,承包經營權是存在于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的土地或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的權利。這就是說,承包經營權的標的,是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的土地或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而不是其他財產。有的集體組織,按承包人承包土地的數量,作價或不作價地分給承包人部分耕畜、農具或其他生產資料,這是附屬于承包經營權的權利。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的,由發包人與承包人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承包經營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5條第2款的規定,必須經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
第二,承包經營權是承包使用、收益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的土地或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的權利。承包人對于承包土地等生產資料有權獨立進行占有、使用、收益,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并排除包括集體組織在內的任何組織或個人的非法干涉。這里應當指出的是。承包人并不取得承包土地或其他生產資料的全部收益的所有權,而是要依約定數額(承包合同)將一部分收益交付與發包人,其余的收益歸承包人所有。所謂”承包”,其意義主要在此。由于土地這一生產資料的特殊法律地位,承包人對之并無處分權。
第三,承包經營權是為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或其他生產經營項目而承包使用收益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的土地等生產資料的權利。這里的種植,不僅是指種植糧食、棉花油料等作物,也包括樹木、茶葉、蔬菜等。另外,在承包的土地或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經營林業、牧業、漁業等,都屬承包經營權的范圍。
第四,承包經營權是有一定期限的權利。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4條、第15條的規定,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其期限為30年。在土地承包經營期限內,對個別承包經營者之間承包的土地進行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單位、個人承包經營國有土地,或者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個人承包經營集體所有的土地,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的期限由承包合同約定。該期限雖然由當事人在承包合同中加以約定,但應當根據從事承包經營事業的具體情況,確定承包經營的期限。
例如開發性的承包經營(如開荒造林),由于生產周期較長,需要多年的投資,期限可以長些。這既有利于土地的開發利用,也可以避免承包期限過長不利于對土地所有權的保護。從以上承包經營權具備的這些特征可以看出,承包經營權雖然產生于承包合同,但不限于承包人與集體組織間的財產關系,而是一種與債權具有不同性質的物權,并且也是傳統民法的物權種類所不能包括的新型物權。
辦證條件編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有基于民事行為的,也有非基于民事行為的,以下予以分別說明:基于民事行為取得承包經營權包括創設取得和移轉取得兩種情況:(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創設取得,主要是指承包人與發包人通過訂立承包經營合同而取得承包經營權,分為家庭承包與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進行的承包。通過這兩種方式承包的,都應當簽訂承包合同,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于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草原使用權證,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移轉取得,是指在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過程中,受讓人通過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依法從承包人手中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我國物權法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
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經依法批準,不得將承包地用于非農建設。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農村土地,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轉。非基于民事行為而取得承包經營權在這里主要是繼承問題。繼承法第3條規定的遺產范圍中沒有規定承包經營權,因此在我國民法學界對于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有不同的看法。農村土地承包法認可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的繼承,而有限地認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繼承
(1)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經營權,承包人死亡的,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
(2)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設立的承包經營權,承包人死亡的,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土地承包,是我國農村的土地的一種土地制度,其中涉及到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承包人依法承包了集體或者是國家所有的土地,進行種植,耕作等行為,從而從中獲利的,一種物權,如果是招標或者是拍賣等設立的承包經營權的,當事人死亡的,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
解除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法全文
農村土地承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罪包括哪些犯罪行為
2021-03-08商品房住宅保修期從何時起算
2020-11-09事實收養關系的解除
2020-12-06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7未成年給主播刷禮物、打賞有效嗎
2020-11-30家暴打青紫是輕傷嗎
2021-02-20合同欺詐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02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無故減薪算辭退嗎
2021-03-13民間借貸房屋抵押必須辦理抵押擔保手續嗎
2021-02-15二手房中介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2021-01-24私自改造租的房屋算違法嗎
2021-02-07騙取住房補貼是什么罪
2021-03-23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2020-12-02實習期醉駕怎么處理
2021-02-05實習期間下班后摔倒,誰的責任
2021-01-06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保險公司是怎么設立的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