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車司機在行駛中,將橫穿公路的行人撞倒,因害怕挨打而駕車逃離,并投案自首,隨后又賠償被害方經濟損失。3月10日,南召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李-志犯交通肇事罪,判決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
2010年12月7日12時40分左右,被告人李-志駕駛豫R6Wxxx號小型普通客車,沿國道207線自南向北行駛至南召縣四棵樹鄉神仙崖村路段時,被告人李-志與正在橫穿公路的四棵樹鄉神仙崖村村民田xx相撞,將田xx碰撞致死,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后,被告人李-志害怕挨打,報警后駕車逃離現場,到南召縣四棵樹鄉派出所投案自首。經南召縣公安局交警隊事故責任認定:被告人李-志負此事故的主要責任。經南召縣公安局法醫尸體檢驗:田xx死于創傷性休克。
2010年12月9日,被告人李-志與被害人家屬達成調解協議,賠償被害方經濟損失12萬元整。
南召縣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李-志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且負此事故的主要責任,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鑒于被告人案發后能夠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且能夠賠償被害人的經濟損失,得到被害方的諒解,可予以從輕處罰。且對其適用緩刑不致于再危害社會。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六十七條、第七十二條之規定,作出了如上判決。
南召縣法院法官說法:
針對該案中,是否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罪,關鍵在于區分逃逸的目的是否為了逃避法律追究,這是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刑法規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是單指的當場逃逸,也包括事后逃逸,關鍵是看行為人的主觀目的與社會危害性,交通肇事后,雖及時將被害人送往醫院搶救,但在之后卻畏罪逃跑的仍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實踐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數人是因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親友及其他圍觀群眾的毆打而逃跑,這些人往往在逃離現場后,很快通過報告領導或報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處理。顯然,這些人的主觀惡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認定時加以區分,以保證準確適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縱。在本案中,被告人李某在交通事故發生后,因為害怕挨打,打電話報警后,駕車逃離現場并到派出所自首。本案不具備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構成要件,但李某這種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近年來,隨著車輛增多,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停車救人,保護現場,立即報警是最明智的做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貨物運輸合同存在漏洞如何應對
2021-01-26企業拆遷詳細流程是什么
2020-11-15老公出軌離婚孩子歸誰
2021-01-12借條中既約定了逾期利息又約定了違約金該如何計算
2021-01-04房產拍賣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18學歷造假用人單位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13建筑施工強制性規范有哪些
2020-11-16商家履行不了合同怎么賠償
2021-02-23遺產放棄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如何辦理,辦理該證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5勞動關系的概念
2020-12-29實習期上高速怎么處罰
2021-02-09勞動糾紛人事需要負責嗎
2021-02-08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個人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0-12-12保險公司給予全額賠償后車主還能轉讓殘車嗎
2021-02-09企業固定資產保險賠償如何計算
2021-03-20有關保險公司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9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