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首情形有哪些
1、犯罪嫌疑人向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有關負責人員投案;
2、因病、因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為投案;
3、先以信函、電話投案;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罪行;
4、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
5、經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
6、犯罪嫌疑人并非出于主動,而是經親友誼規勸、在親友陪同下投案;或者經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誼主動報案后,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情況,也應視為自動投案。但是,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
二、單位自首情形應如何認定
單位自首是自首制度的一種,因此自首的成立條件同樣也適用于單位,即犯罪后自動投案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一是自動投案,即犯罪單位在犯罪之后、歸案之前,出于本人的意志而向有關機關承認自己實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關機關控制之下。由于單位是法律上擬制的“人”,自動投案只能由集體研究決定委派自然人或由能夠代表單位意志的負責人實行。二是如實供述罪行。被委派的人或能夠代表單位意志的負責人必須將單位所實施的主要罪行如實交代,而不只是交代次要部分罪行。
單位犯罪是由單位與單位中的自然人一體化實施的,因此,單位自首的認定也應當體現一體化的特征。結合單位自首的成立條件,筆者認為可將單位自首的常見情形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單位犯罪以后,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經授權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自動投案、如實供述單位犯罪的事實,應當認定單位自首,其他實施單位犯罪的人員如實供述所犯罪行的,也成立自首。如果犯罪單位中上述人員之外的參與實施單位犯罪的自然人拒不到案或到案后不如實交代罪行的,對其個人不予認定自首,但不影響對單位自首的認定。
(二)單位犯罪中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先行投案,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負責人到案后亦能如實交代罪行的,可以單位自首論。如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負責人拒不到案,或者到案后不如實交代罪行的,則只能認定自動投案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成立自首,對單位不認定自首。
(三)單位犯罪中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負責人先行投案,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拒不到案,或到案后拒不如實交代的,單位成立自首,投案的主管人員或負責人也應認定為自首,但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不能認定為自首。
(四)單位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主動投案,且在偵查、起訴階段如實供述,但在庭審階段均翻供的,單位不成立自首,自然人也不應認定為自首;如果僅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翻供,但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不翻供的,單位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不成立自首,但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仍可視為自首;如果僅僅是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翻供的,不影響對單位自首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首的認定。
(五)如果直接責任人員在單位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員或負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實施單位犯罪,該直接責任人員自動投案且如實交代的,單位成立自首,其個人也應認定為自首;如果后來翻供,其個人不能認定為自首,但是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積極配合司法機關查明犯罪事實的,不影響對單位自首的認定。
現實中,其實可以認定為自首的情節還是比較多的,但其中需要仔細的經過分析,看是否符合了法律關于自首的構成。而在確認犯罪分子存在自首情節的情況下,法官依法對刑事案件進行處理的,就必然要考慮到這一情況,對其從輕或減輕進行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后是否存在自首
取保候審期間逃跑后投案的能認定為自首嗎?
投案自首是法定減輕情節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繼承程序要更名嗎
2021-03-07產品本身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25出交通事故全責能否申請工傷
2020-11-09借錢不還起訴后能拿到錢嗎
2020-11-30成立業主委員會流程有哪些
2021-01-162020年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9無房產證房屋可以抵押嗎
2020-12-18股東之間的競業限制協議有效嗎
2020-12-28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1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要理賠嗎
2021-01-27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貨車貨運出險理賠所需的資料
2020-12-01什么是存款保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2021-02-09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強制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2-17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怎樣改變土地用途
2021-03-06單位福利房遇到拆遷,職工可以獲得拆遷補償嘛?
2021-01-06營業房遇拆遷,租戶怎么補償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