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對交通事故“逃逸”的理解和認定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8 · 852人看過

對交通事故“逃逸”的理解和認定

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項“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責任,駕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以及潛逃藏匿的行為。

在認定因肇事者逃逸而致被害從死亡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肇事者本人逃離現場,但有他人實施了救護行為,在送被害人搶救的途中或者在在搶救過程中被害人傷重死亡。在這種情況下,肇事者雖然沒有實施救護行為,但由于介入了他人的救護行為這一因素,被害人的死亡結果和肇事者的逃逸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中斷。對肇事者應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處罰;

(二)肇事者在肇事后實施了救護行為,但在救護過程中被害人死亡,肇事者為逃避責任而棄尸逃逸的,在這種情形下,被害人的死亡原因是交通肇事行為和救護措施不力,和肇事者的逃逸行為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但是如果肇事者僅僅是將被害人送到醫療機構而后逃逸,致使醫療單位因無人承擔醫療費用而拒絕搶救以致被害人死亡的,在此被害人的死亡和肇事者放棄搶救而逃逸的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肇事者就應承擔“因逃逸面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

(三)肇事者在肇事后,為逃避責任,故意將被害人轉移至僻靜場所,甚至藏匿掩埋被害人而后逃離現場的。對于這種情形,筆者認為肇事者隱匿、轉移被害人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為在此肇事者的主觀方面已經發生了轉化,他對被害人的死亡這一后果不再是出于過失,而是放任甚至是希望。肇事者因為其先前的肇事行為使被害人處于亟待救援的地步,肇事者具有實施救護行為的法定義務。當肇事者在主觀上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客觀上拒絕履行救護被害人的義務,當被害人死亡與肇事者的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時,肇事者即構成故意殺人罪,與其前行為所構成的交通肇事罪數罪并罰;如果其交通肇事行為除造成該被害人重傷外并無其他嚴重后果發生,則成立吸收犯,其故意殺人行為吸收交通肇事行為,只按故意殺人罪一罪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葉頌韶

葉頌韶

執業證號:

13302200510559237

浙江海泰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葉頌韶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