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交通事故“逃逸”的理解和認定
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項“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責任,駕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以及潛逃藏匿的行為。
在認定因肇事者逃逸而致被害從死亡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肇事者本人逃離現場,但有他人實施了救護行為,在送被害人搶救的途中或者在在搶救過程中被害人傷重死亡。在這種情況下,肇事者雖然沒有實施救護行為,但由于介入了他人的救護行為這一因素,被害人的死亡結果和肇事者的逃逸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中斷。對肇事者應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處罰;
(二)肇事者在肇事后實施了救護行為,但在救護過程中被害人死亡,肇事者為逃避責任而棄尸逃逸的,在這種情形下,被害人的死亡原因是交通肇事行為和救護措施不力,和肇事者的逃逸行為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但是如果肇事者僅僅是將被害人送到醫療機構而后逃逸,致使醫療單位因無人承擔醫療費用而拒絕搶救以致被害人死亡的,在此被害人的死亡和肇事者放棄搶救而逃逸的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肇事者就應承擔“因逃逸面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
(三)肇事者在肇事后,為逃避責任,故意將被害人轉移至僻靜場所,甚至藏匿掩埋被害人而后逃離現場的。對于這種情形,筆者認為肇事者隱匿、轉移被害人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為在此肇事者的主觀方面已經發生了轉化,他對被害人的死亡這一后果不再是出于過失,而是放任甚至是希望。肇事者因為其先前的肇事行為使被害人處于亟待救援的地步,肇事者具有實施救護行為的法定義務。當肇事者在主觀上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客觀上拒絕履行救護被害人的義務,當被害人死亡與肇事者的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時,肇事者即構成故意殺人罪,與其前行為所構成的交通肇事罪數罪并罰;如果其交通肇事行為除造成該被害人重傷外并無其他嚴重后果發生,則成立吸收犯,其故意殺人行為吸收交通肇事行為,只按故意殺人罪一罪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比中外土地征收補償標準
2021-01-05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書范本
2021-02-15網絡小說重名是否構成侵權
2021-03-16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是什么
2020-11-24合同部分履行定金怎么退
2021-03-20交通事故后起訴保險公司時效是多久
2021-01-29監外執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0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11-09贈予撤銷的適用情形
2021-02-03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 關于印發《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2021-02-21交通事故導致舊病發作怎么賠償
2021-01-12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2020-12-08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各主要城市對終止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有何規定
2021-01-26勞動關系勞務關系賠償區別
2021-02-10國際鐵路聯運發生的貨損能直接起訴嗎
2021-01-19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人身保險從業資格證書如何取得
2020-12-05單位能否成為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