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觀點認為:在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肇事者在事發后主動報告公安機關,是其法定的義務。國務院發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必須報告公安機關或執勤的交通警察,聽候處理。鑒于法規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交通肇事者賦予了強制性告知義務,因此,即使肇事者在事發后沒有逃逸,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也不能認定為自首,只能視為肇事者履行了法定告知義務,在處罰時可作為認罪態度較好的情節予以考慮,給予從輕處罰。
第二種觀點認為:對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的自首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是否認定為自首。對肇事者事發后沒有逃逸主動向公安機關報告的,如第一種觀點所述,不應認定為自首,但在處理時應酌情從輕;對肇事后逃逸,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自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則應視為自首。對后者,《刑法》第六十七條雖規定對其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但在量刑的掌握上,從輕或減輕的幅度應較前者小。
第三種觀點認為: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肇事者在事發后沒有逃逸,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應依法認定為自首;肇事者逃逸后在公安機關偵查期間,又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也應認定為自首。
筆者贊同第三種意見,理由是:
一、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對被告人在事發后未逃逸,主動投案并如實供述的行為,不認定為自首情節缺乏法律依據,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規定和以事實為根據,法律為準繩的訴訟原則。我國刑法的規定的自首,適用于所有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犯罪分子,對交通肇事案件中的犯罪分子也應如此,并沒有不適用于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或者適用例外的特別規定。對符合自首條件的交通肇事犯罪分子不作自首認定,侵犯了犯罪分子依法應該享有的權利,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因此,對符合自首條件的交通肇事犯罪分子依法認定自首,是嚴格依法辦事、公正執法、正確適用法律的必然要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電話騷擾構成民事糾紛嗎
2020-12-30股權融資包含無形資產嗎
2020-11-28破產重整還能拿回錢嗎
2021-02-17離婚案件中申請查封、凍結、保全夫妻共同財產要不要提供擔保
2021-03-22滿足什么條件才會注冊倉單
2021-02-02勞動糾紛處理的相關程序有哪些
2020-11-18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海洋貨物運輸保險
2021-03-15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什么叫做保費墊付
2021-01-21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旅行者登車前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3-14事故索賠需準備哪些證件?
2021-01-03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如何購買車險才劃算
2021-03-24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
2020-12-30土地承包未到期,可以被收回嗎
2020-12-10未征收的土地出讓如何處理
2020-11-18土地出讓費如何使用
2021-03-05鄉鎮政府有權進行征地拆遷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