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共同過失犯罪成立與否問題分析(一)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317人看過

但筆者認為,不能簡單地把行為共同說算作主觀主義,把犯罪共同說算作客觀主義。二者的分歧并不在于主觀和客觀這兩種認識立場,而在于事實意謂和法律意義這兩種語詞視角。具體而言,行為共同說的理論基礎是行為心理主義,研究方法是社會學觀察,根據(jù)這種觀點,共同過失犯罪作為社會現(xiàn)象應得到刑法的分析與歸類;犯罪共同說則完全是刑法原則下的演繹,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都未出傳統(tǒng)刑法理論的范圍,因此它不承認在刑法上可以成立共同過失犯罪,甚至否認這種社會現(xiàn)象的存在。

有觀點認為,犯罪共同說雖被我國刑法界廣泛采納,但行為共同說體現(xiàn)了刑法學與社會學的交叉,有助于突破傳統(tǒng)刑法理論的局限,把法律時間問題帶到社會的宏觀背景中去解決。最有助支持這一觀點的,莫過于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0日通過的《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司法解釋第5條第2款明確規(guī)定"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與我國現(xiàn)行刑法第25條"共同犯罪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犯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直接相悖,表明行為共同說已在犯罪共同說上開了口子。

然而,筆者認為這是不妥當?shù)模碛捎幸韵聝牲c:

第一,行為共同說嚴重損害刑法科學的根基。

刑法科學在西方自貝卡里亞后漸成體系,并在與刑法實踐的互動中形成了自身特有視角和話語,而行為共同說并不遵循刑法科學的思考模式,它更多考慮事實意謂而不是法律意義。進一步講,行為共同說對共同過失犯罪的詮釋中包含有已被刑法科學所拒斥的主觀歸罪因素。盡管行為共同說會通過行為心理主義來進行爭辯,但就刑法科學維護體系統(tǒng)一性而言,若在刑法上認可共同過失犯罪,不僅在邏輯上難以自圓其說,也違背了設立共同犯罪制度的初衷。刑法上之所以確立共同(故意)犯罪,主要是因為行為人之間通過意思聯(lián)絡形成了互相協(xié)調(diào)的危害社會的合力,這一合力無疑要比分散的孤立的個人犯罪的總和要大得多,其社會危害性也要嚴重得多,從而也決定了它會成為刑法所打擊的重點乃至為刑事立法所詳細規(guī)定。

比如,在案例A中,甲乙二人在樓上喝酒,聽見樓下人聲鼎沸,甲說:"吵了哥們兒酒興,扔個酒瓶下去教訓他們一下。"乙說:"行,一人扔一個。"于是二人分別將一個酒瓶扔出窗外,致樓下的路人丙被兩個酒瓶砸中身亡;在案例B中,甲乙二人在樓上清掃,發(fā)現(xiàn)兩個廢棄酒瓶,甲說:"這酒瓶放著礙事,咱把它扔了。"乙說:"行,一人扔一個。"于是二人分別將一個酒瓶扔出窗外,致樓下的路人丙被兩個酒瓶砸中身亡。事實上,在案例A和案例B中,甲乙雙方都對扔酒瓶的行為形成了意思聯(lián)絡,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講,他們都有著共同行為和共同心態(tài)(案例A中二人均是間接故意,案例B中二人均是過失),并且是基于此共同心態(tài)的意思聯(lián)絡實施了共同行為。但是,從傳統(tǒng)刑法的角度來看,雖然可以說這兩個案例中的甲乙二人在犯意上都存在聯(lián)絡,但案例A中的聯(lián)絡顯然較案例B中的聯(lián)絡更具危害性,而刑法上處理共同犯罪問題正是從這個立場而不是從行為心理主義出發(fā),從而體現(xiàn)了刑法的科學性。所以,對案例A中的甲乙二人應定故意殺人罪,并作共犯處理;而對案例B中的甲乙二人應定過失致人死亡罪,不作共犯處理。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fā)給律師。

評論區(qū)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yè)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fā)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fā)布咨詢
胡華梅

胡華梅

執(zhí)業(yè)證號:

11501201611139085

內(nèi)蒙古盛樂律師事務所

簡介:

個人簡介: 胡華梅顧問,本科畢業(yè)于甘肅政法學院,取得學士學位,在校期間取得司法考試證書,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本人擅長各類合同糾紛、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糾紛。在從業(yè)期間,辦理各類民商事案件,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本人秉著崇尚法律,服務于民的從業(yè)理念。深受廣大客戶的支持與好評!你若實言相告,我必全力以赴。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胡華梅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