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在緩刑期受到行政處罰的,如果屬于情節比較嚴重的違法行為,緩刑有可能會被撤銷,所以在緩刑期間內的犯罪分子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二、判處緩刑的條件
1、適用緩刑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適用緩刑的對象只能局限于罪行較輕的犯人。在我國主刑中,管制是最輕的一個刑種,但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種不關押的刑種,因此失去了適用緩刑的必要性。適用緩刑的對象,刑罰為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人民法院的宣告刑,而不是指刑法規定的法定刑。比如犯罪的法定刑雖然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如果罪犯具有法定從寬情節,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具備緩刑條件的,仍然可以宣告緩刑。
緩刑的禁止性條件是犯罪分子是累犯。累犯之所以不適用緩刑,是因為累犯主觀惡性較深,不易教育改造,社會危害性較大。
2、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不屬于累犯。這只是適用緩刑時必須遵守的對象條件,但它并不意味著所有被判處這種特定刑罰的犯罪分子,都應當宣告緩刑。適用緩刑的實質條件,必須是犯罪情節不很嚴重,主觀惡性不深,并且具有悔罪表現。
3、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是宣告緩刑的推定條件。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是宣告緩刑所期待的重要目標的宗旨,同時,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實際上是指罪犯不存在再犯罪的趨勢或再犯罪的可能性。認定罪犯是否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僅僅是一個可能性的預測。但是,這種可能性的預測不能主觀臆斷,應當依據客觀事實進行綜合論證。
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犯罪分子在緩刑期受到行政處罰的話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是可能會撤銷緩刑的,這個在法律上是有相關的規定的,希望大家明白。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網簽,網簽有什么好處
2021-01-21交通事故中兩人受傷是否分別訴訟
2020-11-30合同履行方式怎么寫
2021-02-15法律對訂婚后的退婚是否有保護
2020-12-30婚姻自由原則的內容
2021-01-18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產假期間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0-11-30失職失責造成危害該怎么處罰
2021-02-23哺乳期終止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15各類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人壽保險理賠的過程
2020-11-15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1-02-27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分攤方式是什么
2021-01-26貨車單方事故沒報警保險能賠嗎
2021-02-05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為什么
2021-01-08保險原則有哪些
2020-11-29怎樣選擇理想的保險公司?
2021-01-24什么情況下要補繳耕地占用稅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