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處罰的?
交通事故逃逸的處罰需要從是否構成犯罪來確定。
1、不構成犯罪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2、構成犯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怎么認定交通肇事逃逸
1、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
如果行為人對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使,主觀上沒有惡性。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是在進行正常的駕駛行為。所謂的“逃逸”時不能成立的,如果對于這種駛離現場的行為以逃逸論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典型的客觀歸責,無論從刑事立法基本原則還是從司法公正角度出發都是不適宜的。當然,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對于其中所有的細節都有著具體的明知,只要堅持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對于肇事存在蓋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2、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后逃避責任追究。
一般情況下,逃逸者不履行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的動機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存在著并不逃避搶救義務但盡可能地逃避肇事責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搶救義務但并不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單一動機的情況,前者如甲駕車將被害人撞成重傷后,將被害人盡快送到醫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備逃避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追究這兩個動機中的任何一個,都應認為具備了逃逸。
交通事故發生之后,不管是否造成了損害發生,一般都是需要下車處理的,若是事故發生之后,并不確定對方的損傷程度,也沒有支付賠償金,就直接離開了事現場,此種行為可能會被認定為是肇事逃逸,一旦被抓捕,受到的處罰一般都是比較重的。
交通事故護理費怎么算
交通事故精神損害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交通事故中車主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委托人租房協議有效嗎
2020-12-15勞動關系的特征有哪些
2020-12-29和現役軍人結婚對女方有法律保護嗎
2021-01-21老公有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1-13哪些出軌證據能被法院采納
2020-12-29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有什么積極效果
2020-12-18代位繼承的哪些條件
2020-12-20我國繼承人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3-03學生在宿舍丟東西,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5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人身保險不予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概述
2021-01-03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人身保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7車險理賠過期責任究竟在誰
2021-02-16保險人未盡說明義務 相關保險條款無效
2020-11-15什么是無過失責任險
2021-02-14如何進行保險理賠保險公司可以免責的情形
2020-11-23投保率
2021-02-16辦理土地轉讓辦法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