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中發(fā)生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且發(fā)生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形形色色,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應當分別作出相應的定性和處理。
(1)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為逃避處罰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但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沒有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惡劣情節(jié)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2)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為了逃避處罰,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顧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主觀上具有放任的故意,但與被害人的死亡沒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交通肇罪定性,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惡劣情節(jié)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3)行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損傷特別嚴重,即使及時搶救,受害人的生命也無法挽救,行為人為逃避責任而逃逸,對死亡結果的發(fā)生聽之任之,行為人的逃逸行為對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并無實質上的因果關系,也不屬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應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4)行為人肇事后,在逃逸過程中再次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的,可分為以下二種情況:其一第一次肇事后,逃逸途中只注意吸取教訓,而忘記其他義務導致再次發(fā)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行為人的兩行為均構成交通肇事罪。其二行為人肇事后,逃逸途中以盡快的速度逃跑且不顧多數(shù)人的生命安全導致多人死亡,主觀故意由過失轉化為故意,其行為侵害的客體是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安全,屬于危害公共安全,對行為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5)行為人肇事后,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xiàn)場后隱藏或者遺棄,如將被害人放在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自己駕車逃跑,使被害人處于無法得到救助的環(huán)境中,主觀上是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傷亡結果的發(fā)生,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沒錢交治安拘留罰款會怎么樣
2020-12-23哪些殘疾人可以獲得醫(yī)療救助救助措施
2021-03-04租房合同沒生效前毀約怎么辦
2020-11-21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的適用情形有哪些
2021-01-14中外合資銀行的最低限額注冊資本是多少
2020-11-09沒有進行股權變更能否解除協(xié)議
2021-03-23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
2021-03-04現(xiàn)在離婚財產怎么分配
2021-01-10建筑工傷的勞動關系在停工留薪期間可以解除嗎
2021-01-31無子女的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1-03-24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內容是什么
2021-03-22保險人過錯導致合同無效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25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聯(lián)合懲戒措施是什么
2021-02-18事先未出示條款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辦
2021-03-21是否要購買強制保險
2021-02-08拆遷房房產證辦理需要多少錢
2021-03-10拆遷安置補償費如何約定支付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