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格調查制度,又稱判前的調查,是指為了在刑事程序上對每個犯罪人都能選擇恰當的處理方法,使法院能在判決前的審理中,對被告的素質和所在環境作出科學的分析而制定的制度。人格調查應包括以下內容:
1、犯罪與違法行為的調查。主要是調查犯罪分子的犯罪與違法經歷。
2、社會調查。包括以下內容:一是了解罪犯家庭、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情況,監護人的住址、職業、資產、健康情況,父母的個性與和睦情況等;二是犯罪分子學歷、學習成績、嗜好,對學校老師的態度,退學理由及升學愿望等情況;三是居住地和近鄰的環境,近鄰對犯罪分子的信任,以及被告人過去和現在的交友的情況;四是就業歷史、出勤狀況、工作成績,對工作抱有的希望與態度、與同事的關系等情況;五是被告人過去與現在的經濟狀況情況;六是被告人的道德品質、宗教信仰、娛樂、習慣、興趣等情況;七是婚姻情況等。
3、調查確認。對罪犯適用緩刑時,在判決前,法院還應當征求罪犯所在單位或基層組織等方面的意見。調查人員經過的訪問犯罪分子的家庭、單位、近鄰等方法,確認調查的真實性。但法院征求單位的意見,是為了落實監改工作。但需要指出的是,法院只是征求單位的意見,不是必須聽信單位的意見,對罪犯所在單位的意見,法院一要征求,二要分析,不可偏聽偏信。因為對于單位要求對罪犯適用緩刑的,有的是真正出于挽救的目的,全面看待被告人,客觀地提出建議;有的是出于人情人際關系,受被告人親屬、朋友之托,代為求情;有的是出于小團體利益,認為被告人是能人,能為單位生財;更有甚者,有的是領導出于本身不廉潔,怕把被告人推向絕境自己受牽扯。因此,法院既要征求單位的意見,又要綜合地加以分析,不能唯單位意見是從,那種把單位是否愿意接收作為能否適能緩刑的做法,實際上把緩刑的裁決權交給了單位,這是不恰當的,也有失獨立審判的原則。以上三方面的調查,形成被告人的人格調查表,作為對被告人是否適用緩刑的依據之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擔保人要對私下約定的利息負擔保責任嗎
2021-02-05掉頭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0-12-08交通事故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怎么算
2021-03-22夫妻共同債務是承擔連帶責任嗎
2021-03-23買賣婚姻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1-21家庭暴力援助方式
2020-12-30農村房屋確權發證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1-01-04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實習期間因工作導致腰間盤突出屬于工傷嗎
2021-02-28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濟補償金
2020-11-21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在哪些條件下被保險人可以行使委付
2021-01-05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合同免責條款不說明無效 保險公司輸掉官司
2021-01-23保險公司的車險有差別嗎
2021-03-12違約責任保險是怎樣的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