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特定主體對知識財產所享有的一種專有權,在形式上可視為一種合法的壟斷權。這是因為,一是知識產權是國家為激勵創新、促進知識財富增長而設立的制度產品,不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對象;二是知識產權是基于智力創造成果所設置的私人產權,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增強權利主體的市場競爭力。但是,知識產權的使用如果構成濫用行為,就可能會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制裁。
反不正當競爭:
反不正當競爭是經營者遭受利益損害時請求救濟的權利。1967年《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在第二條“知識產權”項下,列舉了作品、發明、標記等智力活動領域產生的權利,其中包括“制止不正當競爭”。受公約影響,我國一些學者強調“反不正當競爭權”是知識產權的一部分,與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處于并列位置。對此,也有學者提出置疑。筆者認為,“反不正當競爭權”在語義上容易產生誤解,如果作為權利看待也只能在規定意義上使用。這是因為,反不正當競爭只是一種派生的權利,其目的在于救濟被侵害的原權利。就其實質屬性而言,所謂“反不正當競爭權”是權利受到侵害后,權利人請求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張或訴求。此外,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只是其法律調整功能的有限部分,受該法規制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許多與知識產權無關。因此,將反不正當競爭歸類為知識產權本身,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
他們二者的區別:
(一)雖然都體現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質,但反不正當競爭法體現的是國家對市場不當競爭的干預,因此屬于經濟法部門法;而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占主導地位,因此屬于民法部門法。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是以社會為本位,防止過度競爭對社會整體利益帶來的損害。知識產權法是以個人為本位,防止他人對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進行侵害。
(三)反不正當競爭法僅由國內規范組成,而知識產權法有國內規范與國際條約組成。
(四)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適用程序不同。知識產權法有專門的機關,如商標委員會、專利委員會。
(五)知識產權法的技術性規范比較多,反不正當競爭法比較少技術性規范。
了解了知識產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法律定義后,我們在往后的生活中能夠輕易的理解它們各自的相關用處及涵義。能夠正確的運用到我們相關的生活中去,使我們獲得自己的相關合法權益。如您還有其它疑問,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人可以向行政機關要求賠償
2021-01-182020最新債務轉讓協議書范本
2020-11-30法院分割財產要多久
2021-02-09承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保險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備哪些
2021-01-30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保險人對投保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222020農村拆遷補償有哪些變化
2021-01-11農村拆遷補償安置有哪些規定
2021-02-14拆遷糾紛不立案怎么辦
2021-03-13拆遷房房屋補償款貨幣化安置怎么征收契稅
2020-12-02廠房除了自建之外大多數是作為承租人的企業,那廠房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5實行拆遷安置補助標準內容規定
2021-01-21怎樣通過搬遷政策合理降低稅負
2021-01-27動遷房買賣糾紛怎么處理,有哪些途徑
2021-01-28高速拆遷的紅線范圍是多少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