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特定主體對知識財產所享有的一種專有權,在形式上可視為一種合法的壟斷權。這是因為,一是知識產權是國家為激勵創新、促進知識財富增長而設立的制度產品,不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對象;二是知識產權是基于智力創造成果所設置的私人產權,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增強權利主體的市場競爭力。但是,知識產權的使用如果構成濫用行為,就可能會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制裁。
反不正當競爭:
反不正當競爭是經營者遭受利益損害時請求救濟的權利。1967年《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在第二條“知識產權”項下,列舉了作品、發明、標記等智力活動領域產生的權利,其中包括“制止不正當競爭”。受公約影響,我國一些學者強調“反不正當競爭權”是知識產權的一部分,與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處于并列位置。對此,也有學者提出置疑。筆者認為,“反不正當競爭權”在語義上容易產生誤解,如果作為權利看待也只能在規定意義上使用。這是因為,反不正當競爭只是一種派生的權利,其目的在于救濟被侵害的原權利。就其實質屬性而言,所謂“反不正當競爭權”是權利受到侵害后,權利人請求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張或訴求。此外,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只是其法律調整功能的有限部分,受該法規制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許多與知識產權無關。因此,將反不正當競爭歸類為知識產權本身,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
他們二者的區別:
(一)雖然都體現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質,但反不正當競爭法體現的是國家對市場不當競爭的干預,因此屬于經濟法部門法;而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占主導地位,因此屬于民法部門法。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是以社會為本位,防止過度競爭對社會整體利益帶來的損害。知識產權法是以個人為本位,防止他人對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進行侵害。
(三)反不正當競爭法僅由國內規范組成,而知識產權法有國內規范與國際條約組成。
(四)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適用程序不同。知識產權法有專門的機關,如商標委員會、專利委員會。
(五)知識產權法的技術性規范比較多,反不正當競爭法比較少技術性規范。
了解了知識產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法律定義后,我們在往后的生活中能夠輕易的理解它們各自的相關用處及涵義。能夠正確的運用到我們相關的生活中去,使我們獲得自己的相關合法權益。如您還有其它疑問,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過期法院怎么處理
2021-02-13工資多發了不退要怎樣解決
2020-11-15死者賠償標準應怎樣計算
2021-01-02訴前財產保全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6家庭暴力離婚賠償多少
2021-03-12稅務機關可以公告送達稅務文書的情形
2021-01-02先予執行的裁定有何效力
2020-12-27香港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0-12-05發現對方可能拖欠貨款怎么辦
2021-03-11食堂承包合同印花稅是否需要交納
2020-12-30學生在學校被同學弄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5如何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2021-03-25民法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0-11-17房產部分贈與怎么收稅
2021-03-20汽車全險包括什么
2020-12-04財產險理賠怎么辦理
2020-12-06老人還能買保險嗎,該回避什么險種,適合什么險種及有什么投保竅門
2020-11-17購買人身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0-11-20什么情況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3-14土地承包權收回和交回是什么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