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救濟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違反該法侵害商業秘密“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該規定為處理侵害商業秘密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執法主體不明確,操作性不強。《關于侵犯商業秘密的若干規定》對此作了細化,規定: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認定和處理。所以,當企業商業秘密遭到侵害時,企業應當及時向工商部門檢舉,并提供相關的侵害證據,要求工商機關予以查處。對于因職務行為而接觸企業秘密的國家公務人員,應當認為保守其所接觸的商業秘密是其法定的義務,當出現其侵害企業商業秘密的情形時,企業可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提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結果不服的,再提起訴訟;或者依據《行政訴訟法》第3條以及《國家賠償法》的相關規定,直接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國家賠償。
(二)、民事救濟。
當企業商業秘密遭到侵害時,企業可以提出侵權損害賠償之訴,同時,在簽訂有保密協議的情況下,也可以依據合同,要求侵害人承擔違約責任,當兩者同時成立時,企業對于提起侵權之訴還是違約之訴有選擇權。在提起民事訴訟時,企業要非常重視有關證據的采集和保護,打官司實際上就是打證據,企業先前訂立的保密協議、內部規章、員工手冊、行政機關的處理以及侵害方的侵權產品等都可以成為企業構建自己的證據鏈條的有力工具。另外,由于許多侵權證據都保存于侵害方場所,所以,權利人在起訴前,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采取證據保全措施,防止侵害方隱匿和毀棄證據導致舉證不能。若侵害方承擔責任的能力有限,權利人應當同時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最后,由于案件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如該秘密尚未擴散為公知信息,企業應當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20條的規定,依法申請不公開審理。
(三)、刑事救濟。
法律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刑法可以說是這最后一道防線的基石。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侵犯商業秘密并造成權利人重大損失的,可以處以最高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處以罰金。對于重大損失的認定,依據最高任命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第六十五條規定,是指:1,給權利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2,致使權利人破產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此外,企業對于違約的員工,還可以依據勞動合同中的保密協議提請勞動仲裁機構仲裁。盡管法律對于商業秘密的保護,規定了包括行政、民事、刑事責任在內的完備的責任體系,但不得不說,即便如此,對于商業秘密的保護也是不夠的,畢竟,這些都是事后的救濟,侵害的事實已經造成,即便法律對于侵害人給予了處罰,也很難彌補權利人的損失。本文認為,法律應當賦予權利人妨害預防請求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騷擾電話觸犯法律嗎
2021-01-13員工關系專員如何處理工傷事故
2021-02-20訴訟費用交納標準是如何的
2020-12-08老公現在坐牢了我和他已經分居兩年想起訴離婚法院會準嗎
2021-01-21民事訴訟怎么自己抗訴
2020-11-11虛假離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18情侶分手賠償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2021-02-18預付款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11撤銷權的訴訟時效
2021-03-22房屋中介騙人有哪些手法
2021-01-30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按揭房能否轉讓……. 師福東律師
2020-12-16租住房租墻皮脫落怎么處理
2020-12-03患病職工合同期已滿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1-17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勞動訴訟的審理程序是什么
2021-01-09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有什么規定
2021-02-12從事保險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2-28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七條
2021-01-24保險受益權之定性分析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