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行為的法定正當性是什么意思
一、壟斷行為
壟斷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違反競爭法規定的行為,其目的在于擴張自己的經濟規?;蛐纬蓪ψ约河欣慕洕匚弧?/p>
我國《反壟斷法》第3條的規定,壟斷行為一般指三種經濟壟斷,具體包括:
(一)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
(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二、經營者壟斷的法定正當性的情形
如果經營者能夠證明所達成的協議具有法定正當性,這些協協則不受反壟斷法禁止。所謂法定正當性,是指符合法律規定的豁免情形。根據我國《反壟斷法》規定,具有法定正當性的情形有:
(1)為改進技術.研究開發新產品。
(2)為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增進效率,統一產品規格、標準或者實行專業化分工。
(3)為提高中小經營者經營效率.增強中小經營者競爭力。
(4)為實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救災救助等社會公共利益。
(5)因經濟不景氣,為緩解銷售量嚴重下降或者生產明顯過剩。
(6)為保障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中的正當利益的。
(7)法律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上述(1)~(5)種情形,經營者還應當證明所達成的協議不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并且能夠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才能夠滿足法定正當性要求。
三、經營者壟斷的法律責任
1、經營者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尚未實施所達成的壟斷協議的,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2、行業協會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可以依法撤銷登記。
3、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4、經營者實施集中的,由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實施集中、限期處分股份或者資產、限期轉讓營業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5、經營者實施壟斷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濫用行政權力,實施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由上級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果經營者能夠證明所達成的協議具有法定正當性,這些協協則不受反壟斷法禁止。所謂法定正當性,是指符合法律規定的豁免情形。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的,歡迎在律霸網網站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政府制定的律師服務收費如何確定
2020-11-25網上傳播隱私信息如何處理
2021-03-11依據專利法哪些不屬于專利權
2021-02-19經常拖工資可以離職嗎
2021-02-16有經濟適用房可以接受贈予房產嗎
2021-02-07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2021-02-05就業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代位繼承的取得要求是什么
2020-11-07不贍養老人的子女能分撫恤金嗎
2020-11-13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二)
2021-01-15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21鐵路貨損的索賠時效是多久
2021-02-21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五一假期加班不給加班費怎么維權
2020-11-20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把別人車撞了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0-12-26超額投保出險后如何理賠
2021-01-07保險代位追償權如何轉移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