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駕車發生交通事故如何處置?
1、立即停車。
停車后按規定拉緊手制動,切斷電源,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如果在夜間發生交通事故還需打開示寬燈和尾燈,按規定設置危險警告標志。
2、及時報案。
當事人應及時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肇事車輛及傷亡情況,打電話(交通事故報警電話:122)或委托過往車輛、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機關或執勤民警報案。同時可向附近的醫療單位、急救中心求救(醫療急救求助電話:120)。如果事故現場發生火災,還應通知消防部門(火災求救電話:119)同時告知引燃原因、火勢大小及被困人員情況。
3、保護現場。
保護現場的原始狀態,包括其中的車輛、人員、牲畜、遺留的痕跡并確保散落物不被隨意挪動位置。搶救傷者,應在其原始位置做好標記,不得故意破壞、偽造現場。當事人在交管人員到達之前,可用繩索等材料設置警戒線,保護好現場。
4、搶救傷者或財物。
確認受傷者的傷情后,應采取緊急搶救措施,盡最大努力救助,并設法送附近醫院搶救治療。除未受傷或雖有輕傷但本人拒絕去醫院診斷情況外,一般可以攔搭過往車輛或通知急救部門、醫療單位派救護車前往搶救。對于現場物品或被害人的錢財應妥善保管,防止被盜被搶。
5、做好防火防爆措施。
當事人首先應關掉車輛引擎,消除火災隱患。事故現場禁止吸煙。如果載有危險物品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需要將此情況報告交管部門及消防人員,同時做好防范措施。
6、協助現場調查取證。
當事人必須如實向公安交通管理機關陳述事發經過,不得隱瞞交通事故的真實情況,應積極配合、協助警察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7、投保機動車強制保險或商業保險的應及時報案。
二、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一)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相關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核發地車輛管理所將對其終生不得重新獲取機動車駕駛證的決定記入全國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統備案。
(二)刑事處罰: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謂“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釋》第3條規定,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和第2款第(1)至(5)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這里要注意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場”,對于肇事后未逃離(或未能逃離)事故現場,而是在將傷者送至醫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時候逃跑的,也應視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謂“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解釋》第4條規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很多人面對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除了驚恐之外,可以說當時根本就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了,就連最基本的撥打報警和急救電話都是處于一片空白的狀態。另外,在報警之后雙方當事人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說汽車相撞后,如果不馬上都撤離危險地帶,很有可能造成更嚴重的人員傷亡的。
最新道路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
交通事故同等責任起訴書范本
單方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書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先行給付醫療費起訴狀
2021-03-10北京房屋租賃合同的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4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父母離婚后,子女是否有權因學費增加要求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增加撫養費
2021-03-23情侶同居算非法同居嗎
2021-02-13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建筑工傷的勞動關系在停工留薪期間可以解除嗎
2021-01-31銷售折扣合同中是否要約定折扣率
2020-12-29人壽保險離婚能不能分割
2021-03-25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意外險報銷的概念是如何的
2021-03-22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26家庭財產保險不承保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22保險合同中的等待期有多長
2021-01-20承運人無單放貨,正本提單持有人如何索賠?
2020-11-24保險單能否辦理抵押貸款
2020-11-20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被保險人保護代位求償權實現的義務辨析
2020-12-09分紅保險問答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