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事項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條例》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條例明確法律援助是政府責任。根據該條例第二章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托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八)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九)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十)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十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第一到第六項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經濟困難的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準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執行。
什么情況下可以終止法律援助?
《條例》第六條對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質量作了明確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并且《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但是,這并不表明法律援助中途不能停止。《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三)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補償協議是否屬于民事訴訟的范圍
2021-01-30外商投資企業設立需要資料有哪些
2021-03-08公司實控人變更股權轉讓需時多久
2021-01-15計算機軟件訴訟包括哪幾類
2020-12-09商標注冊證怎么查詢
2020-11-19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28非法經營煙花爆竹犯罪嗎
2021-02-09打借條必須需要擔保人嗎
2021-03-25新三板掛牌所需主要文件
2021-03-06繼承權的喪失有哪些情形
2021-03-24發回重審的案件能否移送管轄
2020-11-14交通事故死亡賠償范圍
2021-01-28集資房交易后房屋性質是什么
2020-12-28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保險條款分類有哪些
2021-01-24應該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0-11-17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標準是多少
2020-11-11交通肇事罪保險賠償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0-12-22保險與賭博、儲蓄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