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后逃跑再自首的是否還是自首
刑法第六十七條將自首分為一般自首和準自首兩種情況,即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從立法本意不難看出,設立自首制度的目的在于:一是鼓勵犯罪分子主動歸案,爭取寬大處理;二是有利于降低司法成本,提高破案效率。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刑法懲罰與寬大相結合的價值取向原則,給犯罪分子以悔過自新的機會。
當然,犯罪后外逃其目的在于逃避法律的制裁,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主動投案的積極行為,否則,無異于在鼓勵犯罪分子頑抗到底。這無疑不利于司法機關及時偵結與審理案件,無論是從法律效果還是從社會效果來看,其負面影響都是不容置疑的。因而,從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來看,視外逃后再主動投案為自首,給外逃犯罪分子一個悔過自新的機會,完全符合法律的規定。
犯罪后逃跑再自首的如何處理
我們以為,一是對聞風而逃后再投案自首的貪官,在定罪量刑時不能忽略其加重處罰的情節;二是同比情況下,犯罪后外逃再自首與不外逃這兩者,在定罪量刑上,前者應重于后者。眾所周知,犯罪后外逃目的在于逃避法律制裁,其主觀惡性大,社會影響壞,相對于不逃或投案自首者,其行為應構成加重處罰情節。一方面由于外逃使案件的無法及時偵破,不能有效地打擊犯罪、懲罰犯罪;另一方面由于外逃犯流竄在外,易重新犯罪,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特別是領導者干部職務犯罪,由于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大多屬于高智能犯罪,尤其是一對一的賄賂案件,一旦犯罪嫌疑人聞風而逃,輕則延誤辦案時機,增大司法成本,難以深挖余罪和串案;重則難以成案,使大案化小、小案化了,逃避法律追究。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自首是犯罪人悔過了,主動的承認錯誤的,在跑了后又回來自首的,仍然是可以算是自首行為,有自首情節的,在法院宣判的時候就會考慮到了,會比那些犯罪的人更輕一點。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宅基侵權怎樣賠償
2020-11-14交通事故處理措施有哪些
2021-01-28交通事故賠償強制執行期限
2020-11-09未辦理結婚手續如何分手
2021-03-12同業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終止的勞動合同應保存多久
2021-01-20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如何計算經濟補償
2021-03-20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勞務分包合同雇主是否可以免責
2021-03-23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勞動法關于加班規定怎么規定
2021-01-06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三責險如何計算賠償金額
2020-11-15車險續保押金是不是必須繳納
2021-03-19保險受益人要注意些什么
2021-03-22什么叫提存保險金
2020-11-30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交通事故保險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0-11-28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