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某是一家安裝公司的女職工,2014年11月,她在工作時不慎受傷,經醫院診斷為:右手拇指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右手拇指屈伸肌腱斷裂。住院時,公司與何某簽訂一份《工傷補償協議書》,約定“一次性賠付1萬元,以后發生的有關工傷的任何事情與公司無關,概不負責”。不久后,何某做了傷殘鑒定,被確定為九級傷殘。這樣,何某所受工傷損失依法應為4萬余元。隨即何某要求增加賠償數額,但公司以賠償協議已履行完畢為由,拒絕再次賠付。
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簽訂的私了協議是否有效呢?
《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勞動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可見,法律允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解決工傷賠償事宜。但對于職工受傷后,在醫療期間的私了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的問題,我國法律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但當事人對協議有異議提起訴訟的、法院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公平原則與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作出判斷。
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工傷賠償私了協議無效
一、在未經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之前,就對是否認定工傷和勞動能力等級做出協議的;
二、存在顯失公平、重大誤解,甚至是在用人單位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情況下簽訂的,違背了勞動者真實意思表示的;
三、違反了工傷保險條例對工傷事故的管理制度,而且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的目的。
上述何某與安裝公司簽訂的私了協議中注明:“以后發生的有關工傷的任何事情與公司無關,概不負責”這一條款,是違反有關勞動法規的,屬無效民事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的規定,由于過錯侵害了他人的人身安全,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合同法》的第五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對于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賠償金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人民法院予以變更’的規定,何某可以申請仲裁或法院起訴,追要應該得到而沒有得到的另外3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質押合同公證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2020-11-22買賣合同怎么審查
2021-02-25危房拆遷怎么安置
2021-03-16誹謗誣陷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9交通事故律師費怎么算
2021-01-05公司減資在網上可以辦理嗎
2020-12-12法院強制執行常見手段有哪些
2020-11-27二審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6集體土地的租賃期限是多久
2021-01-01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買賣合同公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競業限制協議不是自己簽的有效嗎
2021-02-22別人逗狗將我傷害,該怎么索賠
2020-12-1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保險公司能否拒賠改裝機動車
2021-01-01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變更受益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5法律對殘疾人投保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8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如何進行
2020-11-14什么是被投保人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