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是工傷是雇傭意外傷殘怎么賠償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在從事雇傭活動過程中受傷的,由雇主承擔賠償的責任,如果是由第三人造成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
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于《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二、認定工傷的情形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1)職業病患者或因工負傷職工經組織批準去外地療養期間,以及職工調動工作,在按規定的往返途中,遭受意外事故發生的傷亡。
(2)因在工作中受傷當時并未感覺,事后傷害處發作疼痛,不能工作者。
(3)工人職員因為工作而負傷,醫療終結以后,不論調到任何企業,舊傷復發或者因為舊傷復發致成殘廢或者死亡。
(4)因工作需要,經領導同意加班加點,不能回家臨時在工作地點休息,遭受意外事故而發生的傷亡。
(5)革命軍人在作戰中負傷,或由于在戰爭的艱苦環境中造成的嚴重疾病(有檔案記載或有團以上醫療機構原始證明材料),轉入到企業后,因舊病復發,甚至造成殘廢或死亡的。
(6)因堅持原則和制度,批評違紀違章等錯誤,或同違法行為作斗爭,而遭到報復造成的傷亡。
(7)因嚴重的醫療責任事故而致使病傷惡化或者致成殘廢、死亡,并經醫務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屬實者。因計劃生育結扎手術引起的器官損傷或并發癥,經市計劃生育技術鑒定委員會確認的。
(8)因在本單位集體食堂就餐而集體食物中毒,造成病疾、傷殘或者死亡而非本人所應負責任者。
(9)職工參加本單位、廠(含車間一級)組織的軍訓、義務勞動、體育比賽,文藝表演或代表單位參加的各種比賽或運動會發生的傷亡。
(10)企業領導指派或組織職工參加各種展覽會、政治性活動,造成負傷、死亡的。
(11)出國援外人員(含勞務輸出)在國外因病死亡的。
(12)工作時間在本生產、工作崗位上受傷、引起的繼發性病變,(如感染性敗血癥等)造成的死亡或發生的意外事故直接使頭部受傷,造成腦神經損傷,經地、市級醫院確診為外傷所致精神病的。
(13)工作時間在本生產、工作崗位上工作,執行與生產、工作有直接關系的任務或經領導安排的加班任務,突然發病昏厥、休克,在搶救(含立即送醫院緊急搶救)中死亡的。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在從事雇傭活動過程中受傷的,由雇主承擔賠償的責任,如果是由第三人造成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的責任。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行為是傳銷
2021-01-15土地確權和戶口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02評估時如何確認知識產權種類
2020-11-19商標注冊費用是多少
2020-12-06房屋預告登記是否可以延期
2020-11-12訴訟離婚的條件是什么,如何提離婚訴訟
2021-01-09如何理解婚前財產的自然增值
2021-01-26欠錢無力償還法院怎么判,會坐牢嗎
2021-02-05辦理未婚證明需要帶什么
2020-11-26婚姻自由原則的內容
2021-01-18辭退也要簽字嗎
2021-03-15顧客不小心在超市摔倒誰賠償相關費用有哪些
2021-03-09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人身意外險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1-26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人身保險中投保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1車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01保險合同能否查封
2021-01-01物權法釋義第二百四十七條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