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受行政處罰行為?
受行政處罰行為就是行政機關就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做出處罰決定后接受的行為。
1.多數情況下只要管理相對人實施了違反現行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就要給予行政處罰。管理相對人一但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就意味著該行為存在受處罰的客觀事實,主觀過錯和客觀后果都體現在行為的違法上。為避免認定上的困難,在實施處罰時,往往不需要考慮實施違法行為的主觀過錯和客觀后果。我國現行的行政法律規范中,規定只要管理相對人實施了違法行為,就要給予行政處罰的法律、法規占有處罰內容的行政法律規范的80%以上,涉及行政管理領域的各個方面,尤其有關經濟管理活動中的立法更加突出。如《海關法》、《計量法》、《漁業法》、《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等。從這些法律規范的規定中可以看出,行政違法行為就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明文規定的行為,因此,對違法行為的認定就不需要有嚴格的限制。另外,管理相對人的有些違法行為,確實難以認定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過錯或者造成客觀后果。發生違法行為這一客觀事實,足以構成給予行政處罰的條件。如違反《漁業法》規定,擅自捕魚、炸魚的行為要予以沒收漁獲、罰款等行政處罰。
2.管理相對人實施違法行為,具有主觀過錯,才能給予行政處罰。雖然只要管理相對人具備實施違法行為的事實,就可以構成受行政處罰的條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行政法律規范都遵循這個制定標準。在一些管理領域,單有違法行為發生,卻不足以構成給予行政處罰的條件,在實施處罰時,還要考慮到行為人在主觀方面是否存在故意或過失。考慮主觀要件的,主要是有關公共安全和治安等領域,以及一些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和比行政處罰更重的責任方面。比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明確規定故意損壞公私財物的行為要給予行政處罰。《森林防火條例》也有行為人過失引起火災要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
綜上所述,相對于行政機關做出的處罰決定行為而言,相對地就是公民必須接受處罰并且履行處罰所賦予其的義務并承擔的責任,而這種被動接受的行為其實就是受行政處罰行為,而在法律中對于這種行為也有較多的條文進行規范以便于機關的行為相互對應。
行政處罰聽證程序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行政處罰決定書出錯如何糾正
行政處罰程序是怎樣的,行政處罰有哪些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中不合理的條款如何中止
2021-01-30沒有進行股權變更能否解除協議
2021-03-23用別人的畫當頭像侵權嗎
2020-11-19原產地標記注冊可以變更嗎
2020-11-27抵押到期債務未還清怎么辦
2021-01-24公司在試用期開除員工有經濟賠償嗎
2021-01-19農村土地征地程序是什么
2020-11-12軍人離婚財產分割原則
2021-03-04員工激勵股權是否為贈與協議
2021-01-17純包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07調崗多久后可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離婚了簽署的借條有效嗎
2020-12-14選擇保險有哪些基本原則
2021-01-22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保險受益權之定性分析
2020-12-16什么人能繼承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3房屋征收補償太低怎么辦
2020-12-04拿不到我的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款怎么辦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