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會延期審理刑事案件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1、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2、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3、由于當事人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注意,當事人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又包括兩種情形:
1、指當事人的申請在短時間內,仍不能作出是否同意回避的決定,審判活動無法進行;
2、指當事人申請回避的人員應當回避,需要另行更換人員的,可以延期審理。
刑事案件多長時間出判決
(一)審查期限
人民法院對于按照普通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決定是否受理,應當在七日內審查完畢。對于人民檢察院建議按簡易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決定是否受理,應當在三日內審查完畢。
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的期限,計入人民法院的審理期限。
(二)公訴案件審理期限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三)自訴案件審理期限
人民法院審理自訴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未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后六個月以內宣判。
(四)適用簡易程序案件審理期限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五)適用審判監督程序案件審理期限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判抗訴的案件,審理期限適用前款規定;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期限適用前款規定。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延期審理刑事案件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法律格言說,遲來的正義非正義,它的一個含義就是過遲做出裁判是不公正的,也是非正義的。如果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經過長期的羈押仍然得不到法院的判決也是不公正的。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理解除合同不支付賠償金嗎
2021-01-03個人債務能要回一半車款嗎
2021-03-18請問父母有退休金能否申報贍養
2021-01-20車禍后賠償流程
2021-03-26吃霸王餐違法嗎
2021-03-21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房屋中介欺詐怎樣投訴
2021-03-05哪些勞動合同無效?
2021-01-11解除合同賠償金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04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員工受傷申請調崗可以嗎
2020-12-01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意外傷害險中的意外傷害是指哪些情況
2020-12-10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人身保險退保是什么意思
2021-01-06法院能否直接劃撥保險賠償金
2021-02-04保險合同是否在合同到期退保險本金
2021-02-25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后應怎么辦
2021-02-15保險利益都有哪些重要原則
2020-11-15提高保險理賠效率主要有幾種方法
2021-02-13